中新社上海11月10日电 (郑莹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如何在创新上实现从“一指禅”到“握成拳”,实现“1+1>2”的协同效果?第18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院士圆桌会议暨长江三角洲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战略论坛10日于此间举行,与会专家热议长三角何以打破“创新孤岛”。
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指出,当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同构严重、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导致创新资源流动受阻、创新要素难以汇聚,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动力不足,难以发挥“1+1>2”的协同效应。
他认为,解决这些瓶颈,关键是突破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通过深度合作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褚君浩表示,上海要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此过程中长三角的区域协同发展非常重要,长三角城市间有人才的往来,也有产业上下游的互补。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张久俊表示,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科技力量强,能源需求也非常大,要重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长三角一体化酝酿多年,从政府推动和市场本身的发展都愈发成熟,会议上,院士、专家立足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结合学科专长,分别从不同角度,如长三角地区立体交通、智能信息、生态环保、产业结构等方面阐述观点,特别是针对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中的难点和重点,积极建言献策。
与会的上海市副市长周波表示,上海在长三角的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中,应该要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加强长三角在交通、科技、环保与战略性新兴领域等方面的合作。
据悉,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院士圆桌会议始创于2000年,每年举办一次,16年来吸引了近260名院士参加,是院士们发表具有战略、前瞻性建议的高端智库平台。(完)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