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十个月从海上救回1869人

2016年11月09日 19: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江耘

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十个月从海上救回1869人

  图为海上救援现场。(资料图) 胡华龙 摄

  中新网杭州11月9日电 (记者 江耘)11月9日,记者从浙江海事局召开的“2016年浙江省海上搜救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6年1-10月份,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共组织海上搜救行动226次,救助遇险人员1949人,获救遇险人员1869人,人命救助成功率为95.9%。

  浙江省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区航线纵横交错,船舶通航密集,通航环境极为复杂。随着浙江港口一体化、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等重大战略布局实施,海上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任务日益繁重。

  据浙江海事局副局长许琪介绍,为提高水上搜救成功率,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浙江海事局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化的引领作用,大力推动网格化可视化信息系统建设。

  该系统集成了CCTV(视频监控)系统,融合了GIS(地理信息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气象、船舶数据库等信息,将各种类型的船舶以不同的标识实时显示在监控平台上,能够实时监控浙江省沿海港口、航道、锚地、桥区、南北航路等水域的船舶动态,便于尽快定位和标示遇险船舶,查询和收集遇险船舶及附近船舶信息。

  “‘浙岱渔13123’,你船附近水域发生一起碰撞事故,请迅速前往救助”。2016年4月23日2050时,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接报,福建籍渔船“闽连渔运60437”在距黄龙岛以南约1海里左右位置机舱进水,19人遇险,急需救助。

图为海上救援现场。(资料图) 胡华龙 摄

  图为海上救援现场。(资料图) 胡华龙 摄

  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应用升级的网格化可视化信息系统,立即协调附近渔船“浙岱渔13188”、“浙岱渔13123”、“浙岱渔13171”等社会救助力量前往救援,“闽连渔运60437”上19人全部安全转移。

  “信息化为海上搜救决策、第一时间就近组织力量对遇险船舶实施快速救助提供了技术支持。”许琪说道。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利用网格化可视化信息系统辅助应急处置事故险情200余起,数千名遇险人员获救。

  2016年4月4日约0310时,一舟山籍渔运船在东福山外触礁,船上13人弃船跳到礁石上,船舶乘潮自行脱浅漂航,13人被困礁石,急需救助。

  接报后,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协调“中国渔政33021”和附近渔船“浙普渔64226”前往救助。因受吃水限制,“中国渔政33021”无法将人员安全接下,随后赶至的“浙普渔64226”将人员安全接下,确保了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救助。

  许琪介绍,这是浙江省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成功实施海上救援的又一生动例证。

  自2008年9月,温州苍南县海上搜救志愿者总队成立以来,截至2016年10月底,浙江沿海共有14支、约1000人的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并涌现出了温岭市石塘平安民间救助站以及“平安水鬼”郭文标等海上搜救先进代表。经过多年历练,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在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救助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海上搜救工作,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出台了《浙江省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建设指导意见》、《浙江省社会力量参与海上搜救奖励管理办法》,近三年共发放奖励资金92.7万元。向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申报,对参与重特大险情搜救的社会救助船舶及个人实施奖励共计236万元。(完)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