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磊领着学生快速通过前往迪麻洛村的一处泥石流冲刷过的积水路段(9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地处大山深处的迪麻洛村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捧当乡捧当中心校所辖范围内最为偏远、地形最复杂的一个村。每个节假日学校放假前夕,桑磊都要和学校其他老师一道护送村里的几十名学生回家。
“抬头一座山,低头一座山,山的里面是山,山的外面还是山。”“80后”怒族小伙桑磊这样形容他所任教的云南省捧当乡小学。
2007年,从云南普洱学院计算机教育专业毕业的桑磊走进大山,志愿到怒江州贡山县捧当乡捧当小学担任特岗教师,成为这所学校第一个念过大学的老师。他先后担任过语文、思想品德、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的老师,还兼任班主任、教研组长。
为了能够更好地走近这些孩子,桑磊学习藏语、傈僳语等语言,并开始不断家访。近10年间,他翻山越岭累计走过2万多里, 路上遭遇多次滑坡、塌方、泥石流。大山里条件艰苦,桑磊就通过网络为孩子们募集课外书和生活用品。
自2006年我国启动实施特岗计划以来,已有50多万名像桑磊一样的青年分赴中西部地区1000多个县,改善了全国3万多所偏远乡村学校的教育状况。按照特岗计划安排,特岗教师工作满3年后可以再次自由择业。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贡山县,2006年至2009年一共只招到了5名特岗教师,只有桑磊在特岗教师工作结束后继续留在乡村当老师,其他人都改行了。
“我们除了是老师,还是孩子们的心灵支柱。”桑磊这样解释他的坚守,“我是大山的孩子,希望能尽我所能,让山村的孩子感受知识的力量”。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