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补偿款引“分钱大战”,这笔钱到底该不该分?

2025-03-21 14:04 来源:红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法治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海底捞补偿款引“分钱大战”,这笔钱到底该不该分?

2025年03月21日 14:04   来源:红网   张海鹏
  近日,遭遇海底捞“小便门”事件的陈晨(化名)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作为请客者,海底捞补偿的5600元已打到她的账户,但当日同吃的朋友却明确表示希望平分这笔钱。“这钱到底要不要分?不分有点伤朋友感情,分了我心里又觉得委屈……”陈晨把自己的经历发到了网上,引发网友激烈讨论。(3月20日 光明网)
  正常和朋友吃个饭,谁也不会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事件。海底捞公司迅速响应,用高额赔偿进行危机公关,而海底捞表现出的这份“丰厚”诚意却成了考验友情的试金石。社交媒体上,网友们对于这一事件的热议也犹如沸腾的火锅,各方观点激烈碰撞。
  有“均等受害”派:“火锅是大家一起涮的,尿也是大家一起吃的,都是受害者,应该平等地赔偿每一个人。”
  有“付款即正义”派:“结账时怎么都往后缩,分钱的时候又冲上来了?又不是AA制,付钱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消费者,补偿款理应由付款者处置。”
  还有“顾及情面”派:请客请的也都是亲朋好友,毕竟人家也确实受到了精神损失,应该酌情分配,毕竟火锅凉了能再热,朋友之间的心凉了就再难捂热了。”
  所有的言论中,笔者认为,权威律师的解读或许能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从法律层面看,海底捞的补偿对象是实际付款人。补偿的本质是商家对与其有契约关系的消费者进行的违约救济,而非对身体损害的医疗赔偿。所以看似只是一笔钱,但为什么赔,赔给谁其实早有定论,付款凭证式获得赔偿的唯一“钥匙”。从法律上讲,朋友聚餐属于“好意施惠”,不构成法律上的连带关系,若真的出现了健康损害,才涉及索赔或对于补偿金的再分配。
  海底捞补偿款引发的“分钱论战”,远比火锅里的涮品更耐人寻味。当我们与朋友拿着菜单挑选菜品,相互开玩笑讨论八卦时,在朋友群里抢红包时,未尝不是在烹煮一锅名为“人际关系”的火锅。比火锅口味更难调和的,是人情世故,是人性欲望;比食品安全更需守护的,是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比分配金额更重要的,是情感账户的余额。一些纠纷法律可以给出明确答案,但朋友之间情感的困惑,需要当事人用心去解答。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