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报道后,两处政府投资项目已结清拖欠工资,如何保护务工者合法收益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月21日,中国之声报道了山西省长治市、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两个政府投资项目,因项目存在合同履行纠纷和结算纠纷,上百名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报道播出后,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当地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努力下,目前,两个政府投资项目涉及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得到解决,农民工们都如数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山西、陕西两个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资已如数兑付
“拿到了,给清了!”近日,农民工兄弟杨海元终于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2017年的春天和夏天,他在长治市圣鑫园保障性住房小区做工,之前还有2万元的工钱没有给结清。他和工友们多次向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讨薪,但由于没有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班组负责人和施工单位陷入结算纠纷,导致部分农民工兄弟没有及时拿到工钱。
中国之声关注此事后,引起建设单位和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各方协调和努力下,被欠薪的农民工兄弟都已如数领到了工钱。班组负责人说:“我们二三十个农民工,现在都把工资领到手了。”
1月21日下午,该项目的施工单位山西三建集团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集团公司对结算欠薪纠纷一事,高度重视,迅速处置,已在媒体报道发布之前妥善处理。集团公司1月20日已将所欠款项全部支付到位。情况说明还表示,向农民工兄弟深表歉意,将高度重视这方面工作,绝不推卸责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中国之声还回访了2017年12月报道的陕西铜川市耀州区文化艺术中心欠薪问题。记者对此事进行关注时,该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一年多后,由于建设单位耀州区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诚基公司和施工单位陕西十建存在工程合同纠纷,导致一百多名农民工的工钱还没有结清。前不久,记者回访时发现,该项目仍未结清涉及的农民工工资。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回访报道播出后,建设单位诚基公司结清了剩余的农民工工资,共计500万左右,涉及100多位农民工,“我们施工单位已经把这个农民工工资已经发放到班组,年底我们会监督这个每一个工人都拿到钱。”
未签订劳动合同成为农民工讨薪难的关键
律师:预防农民工工资拖欠工作仍面临较大压力
两个政府投资项目都结清了拖欠的农民工工资。记者调查发现,两个项目都存在没有和干活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
“我们就是民工,没有办法。你要跟人家签合同,都是小施工队,他也不跟你签合同。现在这种情况也多着呢。”
“当时我们干的农民工都没有签合同,当时就觉得(跟班组长)都是熟人,就没有签合同。”
常年专注劳动保障业务的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王辉律师认为,经过多年持续努力,预防农民工工资拖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形势总体上趋于好转,但是这项工作面临的压力仍然较大:“工程建设领域是农民工的重要务工领域。这一行业的特点是垫资施工现象普遍,挂靠承包、违法分包、层层转包、包工头承包等问题严重,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农民工工资被拖欠。”
王辉律师还表示,目前预防拖欠民工工资的工作长效机制建设还存在短板,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地,特别是工资支付保障立法不完善,欠薪企业的违法成本偏低,行政执法缺乏强有力的刚性手段:“第一是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制度,重点是在建设领域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同时将这一制度向其他容易发生工资拖欠的领域推行。二是规范企业工资支付方式,督促各类企业严格执行按月足额支付工资的法律规定,推进银行代发工资制度,同时在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我相信这样就能够很好地预防工资拖欠问题到年底集中爆发的现象。三是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黑名单。”
公共法律服务助力农民工维权
1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目前全国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已清偿账款1600多亿元,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和民生工程款项等得到了优先清偿。下一步,要加大清欠力度,建立台账,抓紧制定清偿计划,春节前农民工工资拖欠要力争“清零”。
会议还要求,抓紧建立防范拖欠长效机制,严禁政府工程项目以各种方式要求企业带资承包,提高支付工程进度款最低比例要求,修订完善法规制度,严防发生新的拖欠。
如果农民工朋友真的碰到了欠薪的情况,尝试接受法律援助,是维权的有效手段。春节前夕,司法部进一步推进在全国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律援助品牌建设活动,各地把农民工讨薪维权作为法律援助的重中之重,简化程序、畅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多品种、可选择的免费公共法律服务。让农民工拿钱回家过年是硬道理。
“全市都能在这个屏幕上看到,34个席位,这边是正在接听……”
2019年1月31日上午,北京市12348法律咨询综合服务平台运行依然忙碌。中心副主任马凯指着大屏幕上的监控数据告诉记者,从早上9点座席开始接听,不到两个小时已经有近300个咨询电话。
马凯:“你看现在9点已经打进298个电话了,进线量接通率96%,基本上是一个满负荷运转的状况,这是节前相对来说拨打电话比较少的时候。”
记者:“一天下来会有多少?”
马凯:“我们平均每天都是在一千零几十个,早上9点到下午5点半。”
2018年,北京市12348平台全年共解答群众来电咨询254604人次,接通率86.06%,电话服务总时长27000小时。律师贾彦龙告诉记者,咨询民事纠纷的居多:“主要是单位不给合同,有的是不给签,有的是签了不给,再一个就是欠薪,还有就是调整工作岗位,劳动者觉着自己不合适了,维护这方面的权利比较多。”
法律援助律师们想方设法缩短“维权拉锯战”的时间。2018年1月22日深夜,在小区进行夜间巡逻的保安张先生被撞身亡,肇事司机属于酒驾,承担了刑事责任,也对张先生的家属进行了民事赔偿。但是在张先生的事故被人社局、劳动争议仲裁委、一审法院均认定为工亡的情况下,保安公司始终拒绝赔偿,提起上诉,北京法援中心指派徐华律师为张先生的家属提供法律援助,2018年11月16日,二审开庭,徐律师“先发制人”:他(保安公司)的理由就是不属于工伤,别人把他撞死的,保安公司没有错。我说:‘有没有新证据?你们对于工亡的认定提起行政诉讼没提?’他们说:“没提。’我就说:‘既然你们也没新证据,还有争议吗?’
经过反复沟通,保安公司最终同意了徐华律师的调解方案,同意支付各项补助金共计74万元,“那天开庭是礼拜五,法官说看看下礼拜哪天合适,我说就礼拜一。给他们中途路上来的时间,就礼拜一的下午2点达成个协议签个字他们表示也挺高兴。”
今年元旦前,74万元的补助金已全部支付到位。
农民工米师傅等六人在一家机械公司从事操作工作9年了,月工资5500元左右,去年10月底,被公司以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且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为由要求解除双方劳动合同。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朱奉君律师反复与用人单位沟通,在短时间内为米师傅等人争取到了更大利益。
朱奉君:“因为时间长了的话,越往后拖,如果说真的出现公司解散、破产清算,补偿也好,工资都会缩水的!沟通说,按照上一年度按2017年度北京市社会月平均工资8467元为基数,乘以每位申请人在职期间的工作年限,这样来进行补偿。”
北京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马凯告诉记者,11月21日接到咨询,29日结案,米师傅等人的困难9天解决:“大部分已经找到新的工作了,有的也回老家了,踏踏实实过年了。”
有了专业法律援助的帮助各地为农民工维权的“一条龙”服务日渐成熟,济南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张教华表示:“每到元旦春节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百日农民工治欠保支专项行动,联合总工会、人社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解决农民工的治欠保支和法律维权问题。”
2018年,司法部指导各地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办理农民工案件41.3万件,51.5万人次农民工获得法律援助,131.8万人次农民工享受到了便捷的法律咨询服务。“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律援助品牌建设活动进一步推进中。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