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窗外,厦门西港的海面被阳光熨成一片碎金,潮声隐约,海浪与云影交织。茶案上,陶瓷斗笠杯中的茶汤澄澈透亮,热气袅袅浮升,茶香游弋在空气里,在光线中折出细密波纹……
回到“久违”的办公室,理臣中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李亚按照日程表约见一拨又一拨访客。窗外,货轮缓缓剪开海面,拖出一道渐远的航迹;室内,茶盏端起又放下,谈话随着茶水的续斟,渐渐深入。
“现在我回厦门公司反而像出差,很少超过三天。”李亚忙到“飞起”,他坦言,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热潮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品牌提升和全球化布局。
头顶“中国上市辅导机构、中国管理咨询第一股”的光环,理臣中国也在这股浪潮中,完成了一场精彩蜕变,形成了产业闭环,实现了从上市辅导、财税咨询业务为主的产品结构,发展成为集上市辅导、股权投资、并购重组、央国企市值管理、财税咨询为一体的完整产品体系,以“全方位赋能企业,聚焦企业价值提升”为经营理念,进一步扩展了理臣的经营边界。
“企业经营,守成者衰,创新者兴。”从财税专业教师到上市公司掌舵人,从单打独斗的创业者到行业“领头羊”,李亚既是这场资本盛宴的观察者,更是重要的参与者。

“始于认知觉醒,成于内驱生长”
“今年以来,我已经跑了超过十个省份、上百个城市,最夸张的一天是穿越上海七个区开了七场会。”李亚一直是位“空中飞人”,但随着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热潮的不断升温,他的行程已经堪比“特种兵”。
高盛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企业境外融资市场迎来显著回暖,融资额达440亿美元,较2023年的195亿美元实现翻倍增长。
除了融资额增长,国际长线投资者回归和IPO市场表现强劲,共同印证了中国境外资本市场的复苏已成为确定性趋势。对此,李亚表示,中企海外上市热是政策环境、市场机遇、企业需求和国际资本流动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十年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还被视为‘奢侈品’,但如今正在成为企业发展和价值最大化的有效路径之一。”李亚坦言,国内资本市场对企业盈利、股权结构、行业属性、企业合规等要求较高,尽管实行了注册制,但整体审批流程仍较长。相较之下,海外上市门槛较低、周期较短、再融资(如增发、可转债)机制也更为灵活。
对于企业来说,海外上市不但可以融资,还可以增强企业国际曝光度,便于吸引全球客户、合作伙伴及人才。此外,在成熟资本市场上市,被视为公司治理规范的标志,有助于增强供应链、提升投资者的信任。
不过,他也提醒,尽管海外上市热潮持续,但也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合规成本、文化差异、上市审批要求、股票合理发行、再融资等问题。所以企业到境外上市需要懂行的操盘者,使上市成本更低、时间更短、成功率更高。
在李亚看来,中企海外上市热潮的本质是企业追求更高效率的资本对接、更全球化的品牌影响力以及适应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战略选择。这一趋势短期内仍将持续,但企业需权衡不同市场的利弊、融资情况等,制定利于公司发展的资本规划。
“认知盲区会让人却步,真正的上市成功,始于认知觉醒,成于内驱生长。”李亚表示,上市并非简单的融资行为,而是一次企业基因的重塑,它要求企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则生存”,从“利润导向”升级为“价值创造”。
深耕行业多年,李亚看到很多企业经营者对“上市”存在误区。
“企业家对资本市场要有认知,才能更好地利用资本工具,助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避免资本市场的雷区。”谈及“只有大型企业才能上市、不缺钱的企业不需要上市、上市会增加管理复杂性”等观点,李亚认为,这些都是企业家对上市的误解。
在他看来,资本市场不仅大型企业能去,只要合规,选择适合的上市地及板块,或者企业有足够领先的核心技术,中小企业,甚至亏损企业也可以上市。企业也不应等到资金短缺时才考虑融资,而应在发展良好时利用资本市场提高估值,获得更好的融资。特别是对于暂未获得盈利的创新型企业来说,上市其实是一种帮助其获得盈利的商业模式,也是让其价值最大化,实现良性发展的工具。
“上市将会更加驱动企业的治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不会增加管理的复杂性,如果增加了,就说明方案的可行性不够好。”针对企业家对上市后控制权的普遍顾虑,李亚指出,企业家对上市后控制权流失的担忧依然来源于认知偏差。“股权融资往往存在偿还和对赌风险,失去控制权其实是企业家自身的问题。”在他看来,上市企业是股东会控制董事会,董事会负责经营管理,只要企业家保持住大股东地位就不会失去控制权。
对于企业境外上市流动性不足或市值较低的担忧,他指出,企业家要懂市值管理,要懂得利用上市地位去发展壮大公司,流通性和市值就不会差。
企业家在上市后,需要认识到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公开市场的持续披露压力、股东回报要求、战略调整挑战、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试炼场”;融资也不是目的,而是工具,企业缺乏战略规划的融资,只会加速资源错配;合规不是成本,而是竞争力,上市公司在供应链合作、人才吸引上更具优势,也更易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
价值型上市辅导机构将会成为市场主流
在认知觉醒后,企业还应“知行合一”,将其转化为内驱力。
“上市如同登山,认知是地图,内驱力是体能。”李亚坦言,没有对资本市场的深刻理解和专业人士的指导,企业会在迷雾中迷失;缺乏持续进化的内生动力,即便登顶也会迅速跌落。唯有将上市认知转化为组织基因,企业才能真正驾驭资本,而非被资本驾驭。
他认为,上市是一个规划的过程,需要专业指导和坚定执行。企业要结合自己的行业、业绩、合规程度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上市地及板块,通常境外上市在行业上会比较宽松,在境内上市一定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否则公司再好、再合规也很难上市。
今年,李亚承接了江苏一家传统造纸企业的上市辅导,最初看到其所在行业时,他是有疑虑的,但在实地探访后,他发现该企业掌握的废纸回收再生技术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该企业以收购废纸为原料生产印花纸,我建议将循环经济、废纸回收技术作为核心‘卖点’,拓宽视野,寻求合适的境外板块。”李亚对其公司定位、商业模式规划、核心竞争力进行提炼,花费4个月,顺利在5月实现了递表,目前该企业在上市审批中。
“匹配基因,而非追逐热点。”李亚看到,很多企业选择板块时会出现“哪个板块估值高选哪个”等情况,殊不知,上市时机与板块的选择,本质是企业战略在资本端的投射。可以说,没有最好的市场,只有最合适的路径。
李亚表示,虽然境外上市无行业限制,只需满足财务审计、法律合规及基础上市指标要求。但从实践来看,国际资本更青睐高增长赛道,美股、港股对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行业的估值逻辑更成熟,企业可能获得更高市盈率。
例如,当前港股市场流动性充足,特专高科、生物技术、新消费等领域备受资本青睐,是企业赴港上市的“黄金窗口期”。2024年是港股消费股的大年,他预计今年科技股将开始接棒,尤其是对于需要外币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而言,港股市场的意义重大。
“上市后还需要建立起市值管理长效机制,定期与投资者、分析师沟通业务逻辑,用业绩、分红等方式传递信心……”李亚坦言,企业上市,特别是海外上市涉及复杂的合规、财务及法律要求,催生了企业对专业咨询服务的刚性需求,传统的依赖专业技术收服务费的机构将会慢慢淘汰。
在他看来,中企海外上市热实质推动了上市辅导机构的价值重构,让行业从“辅助者”到“战略伙伴”,不再仅提供专业支持,而是深度参与企业资本战略制定及实施;从“单一服务”到“生态协同”,形成闭环;从“经验驱动”到“价值驱动”,用价值改变传统服务模式。
“未来,能够整合专业能力、整合资源,为拟上市企业提供全方位价值服务的机构,将持续领跑这一赛道。”对行业的研判,不仅基于客观环境的变迁,更是源于李亚深耕行业20年的经验。
李亚以理臣中国“从单一服务转变到生态协同,从经验驱动转变为价值驱动”为例。理臣中国不但拥有专业的团队,更重要的是拥有平均长达20年的生态合作伙伴,能为拟上市公司提供一揽子服务,如今更是以“全方位赋能企业,聚焦企业价值提升”为理念,与拟上市企业成为深度的企业资本战略制定及实施者,并成立专业投资委员会及基金,对有价值的企业进行投资,成为拟上市企业的股东。
打造“中国版伯克希尔”
深耕企业上市辅导22年,李亚是一位资本市场的“老兵”,成功辅导了44家中国企业赴境内外上市,累计为企业融资超200亿元。
“见证了很多次敲钟,最高兴的还是属于理臣的上市敲钟。”回忆起两年前的场景,李亚的语气中仍难掩开心,终于实现了自己创业时的目标,“当年吹的牛也兑现了”。
20世纪90年代末,李亚离开家乡安徽,怀揣梦想,选择“下海”,几经辗转,于2004年创立理臣,开启创业之旅。
创业初期,李亚以最为擅长的财税咨询为切入点,当年就成功辅导企业赴港上市。凭借专业服务与口碑积淀迅速打开市场后,旗下的理臣咨询至今已连续13年跻身中国管理咨询机构50大榜单。国际知名研究与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理臣中国在国内财税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排名行业第一。
如果说第一个十年是理臣中国的起步阶段,那么第二个十年,理臣中国在独创的“教育+咨询+资本”商业模式下快速发展,登陆资本市场。
2023年2月6日,对于李亚和理臣中国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天,理臣中国在纳斯达克敲响了上市的钟声,成为中国在上市辅导、管理咨询、财税咨询领域的首家上市公司。
上市后的理臣中国获得了更多政府和客户的认可,迅速重新定位公司发展战略,进入了3.0时代,一切服务以“聚焦企业价值提升”为核心,对标世界一流,打造“中国版伯克希尔”。
“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既要不变初心,更要与时俱进。”李亚表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基础不同了,这时需要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规划,重新出发。
随着上市后品牌知名度提高,资金也愈发充裕,理臣中国开始弱化必要性减退的教育板块,“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降本增效”。李亚用20个字来概括理臣中国未来的发展路径:专业理臣、科技理臣、品牌理臣、中国理臣、世界理臣。
作为专业的企服企业,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至关重要,“我们要培养的不是流水线顾问,而是有匠人精神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懂企业的人才,可以站在企业家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才。”
除了李亚,理臣中国还拥有200多位财务、税务、资本方面的专家,他们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知名上市企业,管理层平均拥有超20年的行业经验,理论知识深厚,实战经验丰富,在企业的经营实际和战略发展方面提供可执行的解决方案,确保服务有效落地实施。
2020年,理臣中国拿出数千万元,自主开发税务风险检测与分析智能系统“税检通”,并入选中国优秀管理咨询产品;2024年更是与京东集团签订战略生态合作协议,一方面全面赋能京东产业园区企业及平台商家,一方面借助各自优势,联合开发“财税法AI大模型”。
在品牌战略层面,李亚明确了“资本、咨询、资源”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式。他解释道,资本运作可以为客户提供强大的资金动力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工具,咨询服务为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提供坚实的基础,而资源整合则可以更进一步促进客户的价值提升。例如理臣中国不但可以通过咨询帮助客户合规、发展,还可以通过资源对接让客户快速成长及补其不足,最后通过资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成功上市。
在此服务体系下,理臣中国用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企业实现价值提升的重要助力器。目前,理臣中国持续服务客户超10000家,行业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食品等众多领域,具备A股、港股、美股等8大上市板块辅导经验。
“理臣通过咨询发现优质客户,通过投资并购获得股权,不仅服务企业,也要成为企业的股东,与企业共同成长。”目前,理臣中国已控股或持股13家公司,并启动行业协同发展战略,至今已与数百家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商协会、企服机构、咨询公司建立了资源协同、合作加盟、投资收购等生态合作伙伴关系。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出海”,李亚也对理臣中国的全球化之路早有布局。
硬件上,理臣中国三年前就陆续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设立子公司,构建亚太服务网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一站式服务;软件上,2024年,理臣中国聘请国际管理咨询协会理事会(ICMCI)前主席罗伯特·博登斯坦加入董事会,带来国际化的视野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既懂中国企业的生长逻辑,又具国际视野。”李亚希望打造一支复合型团队,帮助更多的企业成功,让自己做的事能让足够多的企业受益,“每每看到企业通过我们的服务实现了企业价值提升或成功上市,我特别高兴,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对社会做出了贡献。”
“徽商教我们守住根本,闽商教我们开拓疆土。”在波谲云诡的资本市场,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兼具徽商匠人气质和闽商爱拼敢闯精神的李亚,正带领理臣中国激荡出令人期待的崭新未来。(文/《徽商》全媒体记者 刘娜 摄/李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