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卓贤在第九十一次博智宏观论坛月度例会上表示,我国存量城镇化潜力大于增量城镇化。他建议,“双脱钩”和“两挂钩”推动以家庭为核心的城镇化。
谈到城镇化率,卓贤表示,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并不意味着就有14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卓贤分析,城镇化人口增长的动力有三个部分,即城乡人口迁移、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和城镇区域扩张。从数据看,城乡人口迁移对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是下降的。从农村现有就业人口的年龄结构看,未来增量城镇化的潜力仍会下降。
卓贤指出,并不能因此就认为中国城镇化的潜力小。他说,我国还有很大的存量城镇化提升空间。存量城镇化第一个提升空间是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人口从三四线城市的市区迁徙到一二线城市,从全国的角度来讲不会提高中国的城镇化率,但是这一人口流动仍然具有效率提升、需求扩大的经济意义。我国城市间人口分布仍然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存量城镇化第二个提升空间在于2.5亿未在城镇落户的常住人口。这一群体的主体还是农业转移人口,也包括未获得居住地完整公共服务的外地城镇户籍人口。
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以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为重点、兼顾城市间流动人口,进一步拓宽城镇落户渠道”。
卓贤表示,市民化可以沿着“双脱钩”和“两挂钩”的思路,在总结各地已有实践和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央地、城乡和区域间的激励相容机制。
卓贤进一步表示,探索城镇户籍与基本公共服务权限脱钩、农村户籍与村集体权益脱钩的“双脱钩”,建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流动人口落户挂钩、流出地权益和流入地福利挂钩的“两挂钩”,确保城市的开放性和社保的承受力相平衡、流动人口进城利益与农村权益相平衡,将工作重点从推动以个人为主的迁移转向促进以家庭为载体的完整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