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胡必亮:疫后“一带一路”建设前景依然光明

2020年10月23日 14:5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深入调整。在此背景下,疫情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如何深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对上述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发表了他的看法。

  胡必亮认为,尽管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不利因素,但也为“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新思路、新机遇,今后的“一带一路”建设前景因此而变得更清晰、更光明。

  疫情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冲击,‘一带一路’建设也因此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也给当前和今后的‘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转型发展的新机遇。”胡必亮说。

  胡必亮分析称,疫情迫使世界很多国家在一定时期关闭国门,严格限制其他国家的人员、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流入本国,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出现受阻、甚至断裂的情况,造成一些“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因为生产要素供给跟不上而出现停工或开工不足的现象,有些项目的建设速度不得不放缓、建设工期不得不延长。

  胡必亮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在疫情下确实遇到了很多现实困难,总体发展受到了不利影响,但在如此恶劣和复杂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建设也表现出了强劲的韧性、顽强的生命力,展现出了不少亮点。

  ——复工复产方面,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初期阶段,“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因受其直接冲击而暂时停工,但绝大多数建设项目又都很快复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项目在疫情最严重的3月份被迫中断建设,但很快于4月份有序地安排复工复产。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工程、卡洛特水电站、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瓜达尔港、瓜达尔新国际机场等各个建设项目都在正常的推进建设过程中。

  ——中欧班列方面,数据显示,中欧班列的开行次数和货运量不降没有下降,反而不断地逆势上升。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从欧洲班列的开行数量看,今年1至2月份由于国内受疫情冲击比较严重,两个月合计只有1132列,平均每月不到600列。3月份增加到809列,4月份进一步增加到979列,5月份开始超过1000列,达1033列。随后的6、7、8月份也都超过了1000列,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电商贸易方面,疫情全球大流行初期,世贸组织于4月份初预测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12.9%-31.9%。但根据6月份以来全球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9月份以来出现的增长反弹的情况,世贸组织于10月份初对4月份的预测进行了更新,认为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只会下降9.2%。

  胡必亮特别谈到,尽管今年疫情肆虐,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投资贸易增长仍然保持良好势头。从投资来看,今年1-9月份,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占同期总额的16.5%,较上年提升4.1个百分点。从贸易情况来看,今年前8个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5.86万亿元,同比增长0.5%,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9.2%,比去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

  促进疫情后 “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胡必亮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更显重要。正是因为有了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深刻体验,相关国家更加深化了对于共建“一带一路”的认识,更加增强了进一步积极参与共建的积极性。

  “一方面,欧洲和美国企业受疫情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今年大幅减少,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投资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增强,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期望值更高。因此,不少国家正是在疫情最困难的时刻,提出了更加积极、更加深度地参与和扩展共建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疫情控制得好,加上前几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国际投资经营,因此中国的对外投资今年仍然十分活跃,尤其是对东盟投资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分别表现出大幅增长和继续增长的积极态势。”

  他认为,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疫情下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合作不仅得到了维护,而且还得到了很好的扩展和深化,即从实际需要出发,从共建基础设施拓展到了共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尽快恢复、共同努力使各自发展潜力得以更好释放上面来。

  胡必亮认为,今后应该从四个方面抓好“一带一路”建设工作:

  一是继续建设好陆上、海上、空中丝绸之路,继续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构建全球互联互通网络体系的重点工作来抓。中欧班列在疫情期间的突出表现大大增强了相关国家进一步促进铁路运输特别是跨境铁路运输的信心和决心。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海上运输和空中运输的作用也开始得到发挥,因此不能因为疫情影响就否定海上和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性。

  二是要特别重视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更多地与相关国家合作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增加对区域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积极地与相关国家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经验,带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共建网上互联互通新体系,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促进参与共建国家通过快速实现数字化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加快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疫情期间,中国从多方面作出努力,帮助和促进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更好地建设健康丝路之路,包括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几十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向近20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捐赠抗疫物资。

  四是更加深入地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与相关国家共同建设更加强有力的基本产能保障。今后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我国可以考虑利用制造能力强、资金较充足、适用技术性价比高等优势,增加对农业、制造业、医疗卫生产业的投资与合作生产,尽快改变相关国家缺医少药、粮食短缺、民生建设欠账等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