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铝业:归母净利增长10倍的转型“秘籍”

2017年12月26日 20:5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佟明彪

  营业收入913亿元,同比增长83%;利润总额15.9亿元,同比增3倍;归母净利润7.5亿元,同比增10倍。这是中国铝业今年上半年交出的“成绩单”,同时这也创下了中国铝业9年以来的最佳半年业绩。

  从A股“亏损王”到今天的“最佳半年报”,中国铝业用两年多的时间实现了一个漂亮的转型升级,“深入学习‘加减乘除’法是企业实现提质增效新武器。”中国铝业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葛红林道出了其中的关键,做加法就是坚持做强做优做精主业,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减法,是淘汰落后,处置不良资产,止住“出血点”,减少“出血量”;做乘法,是把创新驱动作为扭亏脱困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做除法,是做大分子,做小分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

  “用小震化大震” 加快困难企业转型升级

  “止住出血点,减少出血量”,这是葛红林给中国铝业扭亏脱困定下的一个目标。尤其是对一些困难企业,比如中铝贵州,前身为1958年建厂的贵州铝厂,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中国铝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而自2008年以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国内铝电解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等行业结构性矛盾的暴露和加剧,加上企业历史包袱和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连续七年亏损,企业站在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2013年,当时贵铝的领导班子实施了“退城进园、退二进三、退低进高”的“三退三进”转型升级战略,综合运用“加减乘除”,打造出多个生产效率高,盈利效果好的项目,为推动转型升级发展增添了活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贵州华锦铝业公司(以下简称华锦)就是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一个氧化铝生产项目,其通过混合所有制下“央企控股、民企机制运营”的创新,将央企的品牌、资金、人力和民营企业技术及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结合,实现了节能减排、土地集约化使用、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升级。

  据悉,华锦160万吨氧化铝生产线占地600亩,项目单位产能占地比国家规范降低约40%,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退城进园”前白云氧化铝生产线综合能耗降低近60%,实物劳动生产率比“退城进园”前白云氧化铝生产线提高约1600吨/人·年。

  “当年立项、当年批复、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见效”,这种项目建设的节奏在原来的贵铝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在实施“三退三进”后,贵州中铝彩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彩铝公司)就把这变成了现实。

  彩铝公司不仅创造了高效率,“其实我们还有另一个‘野心’。”彩铝公司总经理刘吉阳这样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说,“我们正在探索通过实施智能制造等手段,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行业技术的输出者,引领者。”

  精准管理助力企业降低成本 提质增效

  成为行业引领者不仅是彩铝公司的“野心”,也是中国铝业的“野心”。根据中国铝业母公司中铝公司年中工作会议的消息显示,中国铝业上半年企业完全成本有效降低,部分企业的完全成本竞争力已经处于行业塔尖位置,盈利水平在全行业大幅领先。有业内专家表示,单从制造成本而言,中国铝业已经在两年内从市场的追赶者逐步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而“坚持成本领先战略,纵横结合,锁定责任,加强激励,及时兑现,不断地保持成本控制力,不断地增强成本竞争优势,确保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稳步提升。”也正是中国铝业给自己提出的要求,这其中不断推进精准管理等专项活动功不可没。通过精准管理的推广和各项综合降本措施,上半年中铝集团成本费用率同比降低4.15%。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中铝广西分公司采访时了解到,精准管理已经在氧化铝生产、热电厂管理、设备检修等各个环节得到广泛运用并有效助推了企业的提质增效。

  在中铝广西分公司氧化铝厂的焙烧车间,平盘过滤机盘面冲洗工作已经由原来的人工冲洗改进为滤液冲洗,实现了精准管理,据该车间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转变避免了人工操作存在的不稳定性,使氢氧化铝产品的钠含量合格率由原来的91%提升到了现在的95%。

  中铝广西分公司热电厂的工作人员也表示,“通过精准管理,我们达到了盘活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难度的效果。”实施精准管理后,该厂今年1-6月的锅炉供汽合格率和烟气粉尘排放合格率均达到100%,锅炉烟气二氧化硫排放合格率和氮氧化物排放合格率均达到99.8%以上。

  另外,精准管理在设备检修环节也同样发挥着提质增效的作用,以隔膜泵检修为例,实施标准化作业后一台隔膜泵过流件周期性检修可以减少4名工人,缩短时间1.5小时,检修后的设备使用时间可以延长7天。

  “‘加减乘除’不仅让中国铝业取得了提质增效的阶段性成果,也有力推动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向深入。”葛红林如是说。但同时他也意识到,公司虽已扭亏为盈,但基础并不牢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依然任重道远。“这一现实敦促我们必须继续深入实施‘加减乘除’法,让中铝公司真正走上良性发展道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佟明彪)

(责任编辑:王婉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