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敖东药业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经搜索

吉林敖东药业

2014年09月01日 15: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57年成立的国营延边敦化鹿场,于1981年建立延边敖东制药厂,1993年3月经省体改委批准改制为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0月28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12年12月末,公司共控股9家从事现代中药、生物化学药和植物化学药的专业制药子公司,3家医药销售子公司,3家医药配套子公司,2家高端保健品公司,1家公路建设收费公司及参股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通钢集团敦化塔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种植、养殖基地,建立了“公司+标准化基地+特许农户”的产业链经营模式,逐步发展成为“资源共享、管理科学、持续发展”的集医药业、证券业、采矿业、公路建设业为一体的控股型集团上市公司。

  截止2012年末,公司总股本89,443.84万股,经审计的总资产为1,096,146.96万元,净资产为967,230.02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1.76%。2012年度实现销售收入144,546.32万元,利润总额68,257.86万元,净利润64,641.72万元。公司1998年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成为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技术依托。2001年12月11日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在“十五”期间吉林敖东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成为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产学研合作交流中心以及技术决策咨询中心;2002年,公司被农业部等九部委批准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3年9月,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火炬计划优秀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1月被评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示范企业;2007年4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再次被国家农业部等九部委评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8年1月被评为吉林省企业信息化示范单位,连续多年获吉林省A级纳税企业,AAA级银行信用等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荣誉;2009年12月荣获第十六届国家级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公司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打造了四项核心竞争力:同心同德的管理团队,领跑中药现代化的先进科技,无风自扬的品牌风帆,长白山道地的原料基地。“敖东”商标1999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连续六年成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公司主导产品“安神补脑液”、“血府逐瘀口服液”、“利脑心胶囊”、“心脑舒通胶囊”等多年来一直保持省优、部优和中国中药名牌产品称号,“鹿胎颗粒”、“少腹逐瘀颗粒”、“小儿柴桂口服液”、“养血饮口服液”、“金芪降糖胶囊”、“金莲花口服液”、“珍石烧伤膏”、“桑菊感冒颗粒”、“安神补脑软胶囊”、“消咳宁片”、“肝达康胶囊”、“颐和春胶囊”、“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注射用炎琥宁”、“感特灵胶囊”、“复方益肝灵片”、“清脑止痛胶囊”、“板蓝根颗粒”、“肝水解肽注射液”、“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生脉饮”、“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愈心痛胶囊”、“孕康颗粒”、“丹香清脂颗粒”、“消炎止咳片”等产品也以质量稳定、疗效确切受到市场好评,销量逐年增加,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敖东的经营理念中,必须作到一个“不变”和一个“常变”。“不变”的是制药者对人的生命的尊崇与关爱,“常变”的是必须广泛吸收代表新经济的相关高新技术并为我所用,不断更新。对于不变和常变,敖东将二者辩证统一起来,提炼出“生命生物工程”这一概念,用以整合集团产品开发及市场开拓。”

  敖东的生命生物工程以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为指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手段为人类的生命健康服务。在培植“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企业文化同时,敖东倾注极大的精力将基因、生物工程技术、IT技术和传统医药中的精华结合起来,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目前,敖东正积极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药用纯种梅花鹿的养殖和改良。在鹿胎颗粒等新产品的生产工艺中运用生物酶解技术提升有效成分的纯度和稳定性。与此同时,敖东设立针对美国乃至世界市场的网站,运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BtoC的互动式行销。

  吉林敖东创业之初,秉承中国中药“济世救人”的传统,提出了“制药酿德”的企业价值观,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善待生命,关注健康”为制药原则,以“世人健康,敖东的职责”为企业理念,充分体现了吉林敖东的人本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责任编辑:杨斯阳)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