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到无上光荣、无比幸福!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广东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广东法院的肯定!”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6月28日在北京举行,广东高院民三庭副庭长肖海棠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3年,刚从国际法专业毕业的肖海棠,来到了广东高院民三庭。从书记员到主审法官,从知产“小白”到业务骨干,从审理简单的“山寨”侵权案件,到负责各种疑难复杂跨国纠纷,18年来,肖海棠的成长足迹,见证了我国知识产权一路飞速猛进,并逐渐影响世界的历程。
促成纠纷案全球和解
肖海棠初到法院工作时,正值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刚迎来新一轮的改革。对她来说,岗位是新的,领域是新的,条文也是新的。她像块海绵一样,一头扎入到知识产权的海洋里,通过看条文、看判决、实地跟案,一点点汲取累积知识产权审判的知识。
就是在这个时候,肖海棠遇到了“职业生涯第一大难关”——华为公司与美国IDC公司滥用市场地位垄断纠纷案。
那年国庆假期,肖海棠把自己关在了办公室里,看行业背景,看类似案例,看国际商业惯例和规则,中英文各类材料、案例、报告摊了一地,反反复复论证验证。“呆到第五天的时候,突然感觉,通了!”
案件宣判后,获得国内外同行高度赞赏。有世界知识产权界“福布斯”之称的一家国外刊物,将之评为“全球年度案例”。2018年,最高法院工作报告再次高度评价:这证明世界知识产权领域最前沿的法律问题,人民法院也能审理。
中国知识产权审判如何走入国际视野,获得更高的话语权?5年后,又一个大案来了。2018年,华为与三星专利侵权纠纷案上诉至广东高院。此前,双方已就专利交叉许可问题进行多轮谈判,并在全球范围内提起互诉达44宗。
肖海棠连加了60多天班,写了一份数百页的判决书。然而,这份判决最终并没能“问世”,反而被她锁进了抽屉。“我当时很矛盾。承办这样的案件,是一名知识产权法官职业生涯中非常有成就感的事,如果做出一份漂亮的判决书,还有可能让同行点赞,社会瞩目。但对案件本身来说,这是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肖海棠认为,如果这样判下去,双方其他纠纷就会在世界各地不停开庭审理。两个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世界人民的便利需求,不是一纸判决所能满足的。在她促成下,2019年5月,该侵权纠纷系列案在广东达成全球和解,双方还就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问题,达成框架性的《专利许可协议》,全球范围内的有关诉讼得以一揽子解决。
这一结果获得了国内外高度评价,时至今日,讨论都未止息,向世界展现中国司法智慧。
制定裁判规则,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与其他审判领域不同的是,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的快速发展,国际知识产权纠纷高发,重大、疑难、新类型知识产权纠纷不断涌现,不正当竞争行为日趋多样化,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亟待不断完善。
在一场知识产权行业论坛上,一名企业代表发言说:“我国技术长期落后,企业想争取发展,需要付出非常高的代价。我们之所以想在国内打官司,就是希望中国司法把旧的不合理的秩序打破,建立一个新的公平合理的秩序。”
这段话在肖海棠心中久久回荡,让她感到热血沸腾、使命在肩。新的秩序要如何构建?如何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这需要贡献自己的司法方案。
于是,根据行业调研情况和司法审判实践,她和同事们组成课题组,尝试制定《关于审理标准必要专利纠纷案件的工作指引》(简称《指引》),为全球通信领域出现的标准必要专利(SEP)纠纷,提供中国法院的解决思路。
《指引》发布后,获得了国际知识产权界的肯定。2019年国际研讨会后,英国高等法院法官理查德·阿诺德专门就《指引》内容,联系广东高院座谈,赞扬称:“这是一个浩大得令人惊讶的工程,其中很多内容对我们来说都有非常好的学习价值。”
作为《指引》反垄断部分的主笔人,肖海棠也很受鼓舞,“前后有不少企业联系我们,称案件在国外审理时,法官专门要求提供《指引》作为裁判参考。这证明了我们发布的《指引》,在国际规则制定上的价值。”
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肖海棠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在中央政法委组织开展的“平安之星”网络宣传活动中,她获评“平安英雄”。
南方日报记者 尚黎阳
通讯员 粤政宣 吁青 黄慧辰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