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2025年09月26日 19:14   来源:荆楚网   

秋分时节,荆楚大地再传创新强音。9月23日,湖北省首个依托实验室建设的集成电路专业孵化器——江城集成电路超级孵化器在武汉光谷正式揭牌。这一平台的建立,是湖北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上的关键落子,也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突围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湖北模式”。

孵化器的诞生,植根于湖北在集成电路领域深厚的产业积淀。目前,光谷已汇聚集成电路企业300余家,形成覆盖设计、材料、设备、制造、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生态,2024年产业规模预计近800亿元。在这一坚实基础上,江城孵化器应运而生。当前,人工智能产业爆发式增长带动算力需求激增,集成电路作为底层支撑,其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孵化器在此关键节点投入运营,可谓恰逢其时。

“我们的中试平台、预验证平台,以及研发、原材料、设备等合作方,都可以为孵化企业所用,真正打通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条。”江城实验室主任杨道虹介绍,孵化器还提供集成电路人才、资金、市场等全生态服务,组建了超10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提供从基础研究、概念验证到量产推广的全阶段资本支持,加速集成电路创新企业成长。

这一创新模式已初见成效。江城孵化器总经理邓贵川介绍,前期,他们已孵化了30多家企业,其中1家已上市,3家正冲刺上市,3家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已聚集超百位国内外集成电路一流人才。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孵化器“超级连接器”的功能定位——它构建起“创新策源地—技术攻坚营—企业育成营—AI赋能池—成果转化场”五位一体的孵化模型,突破传统孵化器的服务边界。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江城孵化器探索的“实验室+”模式已形成良性循环。截至2024年底,江城实验室累计实现研发服务收入8.7亿元,纳税超7500万元,成功实现收支平衡。这背后是“钱变纸—纸变钱—钱再变纸”的创新价值循环,为新型研发机构破解自我造血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这一循环不仅体现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更彰显出市场导向科研机制的旺盛生命力。

在创新资源整合方面,江城孵化器展现出强大聚合力。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本地高校,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湖北校友会已与湖北江城实验室签约共建。这一协同机制持续为孵化器导入技术专家、科研成果与校友企业家资源,形成开放、多元、共享的创新格局,有效补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

随着首批8家企业签约入驻“芯创营”,江城孵化器正在重塑光谷集成电路产业生态。这些企业聚焦半导体材料、先进封装、光计算芯片等关键领域,将通过专家指导、创投陪跑、产业对接等全方位赋能,加速技术突破与市场转化。在“青桐Venture Lab”闭门对接会上,入驻项目与行业龙头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为科技成果快速落地提供保障。

江城孵化器的实践表明,科技创新不仅依赖于技术突破,更亟需制度创新与生态重构。当前,东湖高新区正支持更多平台探索“实验室+学院”“实验室+基金”“实验室+孵化器”等多元模式,这条从“光通信基地”向“光电融合全球创新极”的跃升之路,正勾勒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范式。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湖北通过制度创新打通创新链条的堵点,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突围提供了宝贵经验。这种以实验室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创新模式,必将为湖北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许雄琛(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