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消费品质量安全 > 质量观察 > 正文
中经搜索

“数字后厨”让外卖制作看得见

2023年07月07日 07:04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 黄劼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福田监管局近日推出的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举措“数字后厨”上线,让消费者在点外卖时,可通过该平台实时查看外卖制作全过程。

  定位解决“幽灵餐厅”

  消费者在点外卖时往往担心餐饮制作过程是否安全卫生,是否来自“黑作坊”或“幽灵餐厅”。如果消费者能在下单时实时查看所点外卖餐馆的后厨情况,那一定会吃得更放心。近日,这种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果然出现了——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福田监管局推出了网络餐饮安全监管新举措,“幸福福田,品质餐饮”之“数字后厨”2.0版上线,福田区注册在线的3000家网络餐饮单位已经加入这一平台,进行消费者联动,让消费者看见后厨,实现点外卖“先查看再下单”。

  据介绍,在深圳市福田区网络餐饮单位达4000余家,占福田餐饮单位总数的64%。但近年来不断爆出的外卖平台出现“幽灵餐厅”等问题,成为了网络餐饮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数字后厨”2.0版上线后,可以精确定位解决“幽灵餐厅”问题。

  据福田监管局食品科负责人介绍,“数字后厨”2.0版主要是通过物联网卡对网络餐饮单位实际经营地址进行精确定位,确保商家经营场所真实准确,并在上门安装过程中对其证照、地址等信息进行核校,避免“幽灵餐厅”“黑作坊”“黑摊点”等问题。截至6月底,已有3000余家网络餐饮单位安装并接入福田“数字后厨”2.0版系统。

  消费者点餐体验佳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通用的后厨监管系统大多需要消费者注册或扫码观看,步骤复杂繁琐。这次福田区监管局推出的“数字后厨”2.0版本联动“i福田”等多个平台,实现了“一站式”查看功能,消费者无需下载其他APP或注册其他账号,即可直接在该平台查看商家后厨,在使用体验方面更便捷、更直观。

  记者对此进行了体验,发现确实能实时看到所点外卖餐饮店的厨房情况。记者在美团APP上点开“外卖”后,找到福田区“蔡记正宗隆江猪脚饭”,点击进入后,看到“点菜”“评价”“商家”这三栏,点击“商家”一栏,进入“明厨亮灶”视频,再点开就能看到这家餐馆工作人员正在制作餐品的实时情况,视频中还显示着时间,显示“正在直播”。

  在福田区新沙路上,消费者小周对记者说:“这个做法好,以前点外卖,对商家后厨干不干净心里没底。有了这个平台,可以实时观看,点外卖放心多了。”

  “无数双眼睛”盯食安

  据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智慧监管处相关人员介绍,“数字后厨”2.0版系统具备AI智能技术,可对商家的不规范行为等违规经营情况进行智能抓拍,并将不合规情况自动生成整改任务,商家通过拍照、视频上传等多种方式佐证完成整改任务。

  通过AI智能识别形成的整改任务,包含操作人员未规范佩戴口罩和帽子、抽烟活动以及鼠患等违规行为,还有明火离岗检测、明火识别、夜间人员闯入等,系统自动提供抓拍图片和抓拍信息佐证数据,并自动展示规范的图文示例标准,向商家直观展示规范的整改要求,辅助商家快速准确进行整改。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数字后厨”将食品安全监管从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双眼睛”监督变成消费者的“无数双眼睛”监督,让消费者订餐“心里有底”,监管部门“心中有数”。同时,也会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不仅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也让网络餐饮店后厨的脏、乱、差现象有了明显改善,使得餐饮经营者更用心、消费者更安心。

(责任编辑:佟明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