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消费品质量安全 > 质量观察 > 正文
中经搜索

当心!暖手宝质量参差不齐存安全隐患

2021年01月15日 08:17   来源: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讯(记者刘兵)暖手宝是一种以电池供能可持续性对外传热的新兴电子产品,连续发热时间一般在4小时以上,由于便于携带深受消费者青睐。但暖手宝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暖手宝存在安全隐患。记者注意到,近日,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江苏省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等已发出警示,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时应谨慎选择,注重产品的安全性。

  1月13日,家住北京市昌平区的赵先生因为家里自采暖的效果一般,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款价格60元的暖手宝,结果出现质量问题。“还没用几天,暖手宝在充电时突然冒烟,如果我没看见可能就发生火灾了。”赵先生说。

  近年来,暖手宝出现事故不时见诸报端。有媒体报道,浙江消费者张先生花100多元网购了两只暖手宝,没想到充好电后,里面的液体竟然流了出来,将张先生的手烫伤。

  日前,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根据网络舆情和消费者投诉,对取暖产品开展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暖手宝存在3大隐患:一是标识说明不规范,如产品上无铭牌信息、全英文铭牌、信息不全等;二是常温下有效输出容量未达标,通常实际对应的额定容量远不及标注的电容量;三是自由跌落测试不合格。在日常的携带或使用中,充电暖手宝难免会发生跌落,一旦外壳在撞击后破裂,电池和线路会裸露在外,极易出现短路、电池受到挤压等情况,都会引发电池起火爆炸。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表示,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生产厂商质量意识淡薄、疏于流程管理、对产品标准不熟、技术工艺水平不足等原因造成。此外,也有部分厂商对原材料把控不严、偷工减料降低成本等问题。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去年发布的暖手宝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共采集样品40批次,其中实体店采样14批次,电商平台采样26批次。经检验,有7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7.5%。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指出,虽然充电暖手宝尺寸较小容量较低,但其内部的加热片会使锂离子电池长期工作于高温环境中。加之较小的内部空间与一定程度的保温设计,如果产品的保护及控制电路设计存在缺陷,又使用了无法阻隔燃烧源外壳材料,那么在发生升温失控或短路等异常情况时, 很可能引发火灾。

  为此,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暖手宝时,应查看商标和铭牌,挑选标有正规厂家、注册商标的产品,缺少信息的产品不宜购买。在使用暖手宝等充电取暖设备时,应避免过长时间连续使用,发现异常发热要立即停止使用。在充电时最好远离易燃物,取暖也不要长时间捂在被子或衣服里。

(责任编辑:佟明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