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以工代赈初心 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2025-11-05 17:02 来源:新湖南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佟明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坚守以工代赈初心 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2025年11月05日 17:02   来源:新湖南   

文/肖红军 刘空军

湖南省2025年以工代赈工作现场观摩会的召开,不仅是对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这一制度在新时代独特价值的生动诠释。通过“三个突破”的实现,湖南正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以工代赈创新发展之路,为全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以工代赈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政策,其核心要义在于“授人以渔”。不同于简单的物质救济,它以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为载体,让受助群众通过参与劳动获得报酬,既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又提升了自我发展能力。这一制度自1984年实施以来,已帮助数以千万计的贫困群众摆脱困境,成为我国扶贫开发史上的重要创举。

湖南省的实践充分彰显了以工代赈的时代价值。2025年,全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创历史新高,累计获得22.68亿元资金支持,实施项目741个。这些数字背后,是3.64万群众通过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就业机会,2.75亿元劳务报酬直接进入劳动者口袋,3.56万人接受劳动技能培训,641个公益性岗位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托底保障。

怀化市作为典型分享了工作经验。该市今年50个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的以工代赈项目全部采用村民自建模式建设实施,同时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平均开工建设周期缩短45天以上,项目建设节省资金15%以上。这种“造血式”扶贫不仅解决了眼前困难,更培育了长期发展能力。

湖南经验的可贵之处在于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突破传统模式,将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到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多领域;二是突破地域限制,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三是突破单一功能,实现就业增收、技能提升、公共服务改善等多重效益。这种创新实践使以工代赈从单纯的救济手段,升级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工代赈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举措,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通过组织群众参与农村道路、水利、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既补齐了发展短板,又拓宽了增收渠道。特别是在应对自然灾害、经济波动等风险挑战时,以工代赈能够快速启动,发挥“稳就业、保民生”的积极作用。

湖南的实践启示我们,推动以工代赈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点:一是坚持需求导向,项目选择要贴近群众实际需要;二是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三是完善利益联结,确保群众真正受益;四是创新实施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只有将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

展望未来,以工代赈在促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大有可为。随着国家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力度,以工代赈的实施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我们期待各地能够借鉴湖南经验,因地制宜创新实践,让这一中国特色扶贫制度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贡献更大力量。

坚守以工代赈初心,就是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理念。当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自身劳动改变命运,当广袤乡村在共同奋斗中焕发新颜,我们就能真正体会到这项制度的深层价值——它不仅给予物质帮助,更传递着尊严与希望,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