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头部电子商务平台宣布,将优化售后服务中的“仅退款”规定,新版售后条款强调,减少平台对优质商家的售后干预。该条款引发广泛关注。
近两年,头部电商平台陆续推出“仅退款”服务,即消费者收到货物后,如发现描述不符、质量不佳等情况,可以申请“仅退款”服务,即保留到手的货物,可要回已支付的款项。如果商家驳回“仅退款”申请,买家可请求平台介入,由平台最终裁决。
显然,电商平台希望通过“仅退款”的售后规定,降低消费者售后成本,进而留住和吸引大量用户。但在该规定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广受商家诟病的平台裁量公正性问题——一些商家认为,平台为了留住用户,往往在裁决时主动倾向用户,将风险和成本转嫁给商家,导致“仅退款”的便利性被滥用。
以“仅退款”作为关键词在黑猫投诉平台进行搜索,可以查询到相关投诉约16万条。“平台纵容无理由秒退款”“货也没了钱也没了”“申诉平台不理会”等大量商家留言充斥其间。不仅如此,最近一段时间,因“仅退款”规定引发的热点事件也屡见不鲜。例如,为一双被“仅退款”的袜子,商家驱车1000公里讨公道;不到20元的短袖被“仅退款”,商家从义乌赴威海讨说法;助农产品薄利多销,却因频繁被“仅退款”面临闭店……
不难发现,如果平台默许“仅退款”的滥用,就会让居心不良的“羊毛党”乘虚而入,让商家合法权益蒙受损失,恶意退款者不当得利。商家为了弥补损失,难免会出现提高商品单价、降低服务质量等情况,甚至导致优质商家退出市场从而“劣胜优汰”,长远来看,必将损害正常消费者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