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校外培训市场如何回归教育初心
教培机构转型是“心诚”还是“心计”
首席记者 王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至今半个月,社会反响相当积极。
修复被虚火旺盛、乱象丛生的教育培训市场破坏了的教育正常生态,“双减”政策落地真能药到病除吗?让规模总量庞大的培训机构心悦诚服地回归教育初心,还有哪些固有的观念要打破?还有哪些治本之策需要完善?
暑假班是“最后的疯狂”吗?
家长程先生的儿子今年小升初,暑假里选择在上海环球港附近的一家培训机构上课。他说:“每周二、四、六上课,从早上10点到下午4点半,语数英三门课,每门课每次约两个小时。我们家是爷爷接送的,中午饭是我帮他们俩叫好外卖,每天换花样。孩子上课时,爷爷就坐在家长休息区里看手机或闭目养神。我们报的是暑假第二期班,从8月初开始,三门课的学费才700多元。市面上还有语数英一个月学费199元的呢。其实家长们都知道,这是‘钓鱼价’,暑假便宜到煞根,就是为了吊住孩子去报开学后的班。”
就在中央发文前几天,市民李先生刚刚将24万元付给一家培训机构,要升高三的儿子每个双休日都要补语数英三门主课,从暑假开始一直补到明年高考前,一天2400元。李先生说,新政策下来了,不知道已经付的学费能不能退,但又担心培训机构关门后孩子没地方补课。
“本市的机构还没有接到一律关门的通知,就是台风天停过两天。但我们也知道,今年的7月和8月可能是我们‘最后的暑假’了。”天山路上的一家培训机构负责老师表示,他们已经将9月份以后的门店课统统下线,但暑假课仍没有“打烊”。
上海万科实验小学执行校长胡春华说,培训机构普遍热衷搞持续的“无限拔高”和“题海战术”,违背了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给正在身心发育的青少年儿童以沉重的负担。希望这个暑假真的成为培训机构“最后的疯狂”,等“双减”政策全面推开后,还教育一片绿色的生态。
迅速表态会言不由衷吗?
《意见》发布后,教育培训市场的“大佬”纷纷在第一时间表态拥护中央决策。
新东方发布书面公告,表示要在今后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坚守教育本质和育人初心,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好未来表示,服从国家发展大局,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意见》下发当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则率120余家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发布倡议书,提出要深刻认识“双减”重大意义,坚决拥护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认识校外培训定位,加快转型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杜绝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
对于培训机构如此迅速“城头变幻大王旗”,坊间有人称,也许言不由衷,还有人怀疑培训机构或是暗藏“心计”。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遵民认为,这次“双减”力度之大、规定之严,以及文件出台的规格之高,可能都出乎培训机构的预料,因此,坚决拥护中央政策,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双减”要求,是整个校外培训行业的大势所趋。一些培训机构可能还存在观望心理,想再看看风向,虽然做出高姿态,可能只是在保护自己,其实这样做反而不利于其未来的转型乃至生存。
机构转型究竟路在何方?
“双减”的一个重要指向,是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去产业化,回归教育初心。最近,上市培训机构的股票大跌,说明资本已经对学科类培训不再看好。据了解,已有多家机构在官网宣传中透露出转型的迹象。好未来旗下教育品牌“励步英语”日前更名为“励步”,将推出全新线下学习空间,涵盖英文戏剧、口才、美育、书法、益智、棋道等新产品。新东方也在拓展布局美术教育领域,部分门店还在探索书法等课程。本市有一家培训机构最近主动提出要淡化学科培训,将主营方向定在桥牌、“军事研学营”等非学科类产品上。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国家要用如此大的力度来整顿这个行业?这是培训机构在转型之前必须反思的问题。”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君学教育创始人兼董事长宋辉说,培训机构转型必须“稳”。首先要稳住基本盘,毕竟教培机构是自负盈亏的,遇到重大转变时先要稳住团队,在教培行业,团队的流动必然带来学生的流动,一旦出现退费潮,培训机构便不再安全。其次是要稳住基本业务,严禁培训机构双休日和寒暑假开课,从业者要思考如何做才能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若在周一到周五晚上进行培训,应该将重点放在帮助温习当天的学校功课上,为学生做好查缺补漏,绝非是超前超纲教学和搞“题海战术”。学校是教学主力,培训机构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这才是共赢。
“擦边球”会越打越离谱吗?
“双减”政策虽然被称为“史上最严”,但就怕培训机构打“擦边球”。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如果提高分数需求不变,培训机构就有可能转到地下。
其一,变双休日“禁补”为“1对1”私教。市民李先生说,儿子要上高三,成绩中等,周末不补课是不可能的,如果培训机构双休日全关了,只能找“1对1”私教,价钱也肯定会很“辣手”。恰是看到了有像李先生这样的客户需求,沪上一家培训机构推出了“VIP陪伴式托管”,在周末进行“1对1服务”,4小时收费900元至1000元,不同年级还会有差异。
其二,线上网课抢占晚上时段。近日,已有家长接到培训机构的通知,原本计划开学后放在周末的网课,现在改到周中的晚上6点半到8点半,周末则是“课程回放”时段。这样的课表“大挪移”既规避了双休日的“禁补令”,也不违反周中课后补习不得超过每晚9点的规定。
其三,给学科培训换“马甲”。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语文改名为国学素养,数学改名为逻辑思维,英语改名为欧美文学,物理改名为格物致知,化学改名为物质变化,科学改名为自然探索,政治改名为社会认知,历史改名为人为素养,地理改名为地球探索,生物改名为生命科学。”还有家长调侃:“将来培训机构里会不会数学老师教体育?英语老师教绘画?”
熊丙奇认为,对校外学科培训的整顿和监管能否真正有效,还要看其他配套措施的落实情况。如果学校不能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和托管服务,校外培训就可能变为“家长请私教”或是转到地下经营。“头部机构”可能不再存在,但小作坊式的培训机构又会蔓延,这是必须直面的新问题。
怎样解决补差补缺“刚需”?
只要有学校教育就必然会有“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存在。本市一位公办优质初中校长表示,因为是对口入学,事实上生源的差异很大,有极个别的学生肯定是属于班级授课“教不好”的,把他们推向校外补课班也基本上无济于事,最终还是需要学校老师拉一把、托一把,为他们的学业补差补缺。
吴遵民提出,学生的校外补习要疏堵结合。教育部明确“5+2”模式,即每周5天的两小时课后服务,结束的时间要对接当地正常的下班时间,且课后服务在今年秋季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同时,诸如开展暑期托管的政策措施,都是意在满足部分家庭的实际需求,进一步降低家庭教育成本。此外,政策还明确要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这既是严格规范校外培训,又是促使提升校内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业发展需求。
“‘谁的孩子谁抱’,每位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全面发展负责。我校每天都会组织教师利用课后时间给学生义务辅导,哪门学科差就补哪门,还会一周两次给部分学生做培优辅导,让他们在自己的强项学科领域充分发展个性特长。”进才外国语中学校长王从连表示,学校要坚持一个理念,家长也要坚信这一理念,那就是义务教育学校本身就承担着对学生的学业提优补差的重任,而不能偏信校外教培机构的“忽悠”。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