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
编者按: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围绕中医药传承和创新,我们特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结合多年中医药研发实践,分享认识和体会。
图为好医生集团科研人员在云医疗研发检验实验室忙碌工作。好医生药业集团供图
求是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多次强调发展中医药事业、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请您谈谈如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更好完成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耿福能代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号召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时代活力。没有传承,中医药发展就没有根和魂;没有创新,中医药发展就没有时代活力和应用价值。传承,首要的是增强民族自信,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传承中医药必须尊重规律,做到“传承师古不泥古、创新发展不离宗”,通过传承精华来发展中医药学,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提高临床疗效,提高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要在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新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服务临床防病治病需求。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提供坚实支撑。
求是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请您谈谈如何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耿福能代表:
望闻问切、针灸拔罐,是人们对中医药的传统印象。如今,古老的中医药已经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中草药种植、研究方面步入了产业化、智能化、标准化的时代,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论述,要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共享研发成果,并推动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向企业开放,加快这些成果在企业的转化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多投入搞科研,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鼓励中医药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配套的政策和金融扶持,让那些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真正获得施展身手的舞台,不断丰富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产品供给。
以好医生药业集团所在的四川省为例,全省上下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多措并举、同时发力,创制中药新药、中医药技术装备等80余项。截至2023年底,全省规模以上中药企业达247户,包括两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和一批年产值超10亿元的拳头产品,川药年综合产值突破1200亿元。
求是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多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请您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壮大中医药创新人才队伍。
耿福能代表: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人才规模快速增长,结构布局逐步优化,人才质量和使用效能显著增强。但也要看到,中医药人才还存在着总体规模不大、领军人才不足、基层人才缺乏、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我们要牢牢把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个做好人才工作的目标方向,加快培养和集聚一批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头雁效应”,更好地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传承创新;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中医全科医生培养和基层卫生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培训,并且鼓励中医药专家扎根基层、服务百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方便可及的中医药服务;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相结合,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分类建立中医临床、基础、科研人才评价标准,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用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