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防融合 居民有了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

2025-11-13 09:09 来源:中国妇女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璐)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医防融合 居民有了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

2025年11月13日 09:09   来源:中国妇女报   

一大早,家庭医生团队的陈医生和护士小李敲开了居民王大爷的家门。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王大爷,是他们的老熟人。

“王大爷,最近血压控制得怎么样?上周让您注意的饮食,有坚持吗?”陈医生一边熟练地为王大爷测量血压、血糖,一边唠着家常。小李则在一旁的电子健康档案上更新数据,并叮嘱着日常注意事项。

“以前上大医院,挂号、排队要大半天,现在医生、护士直接到家来,太方便了!”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居民的心声。这寻常而温馨的一幕,正是贵州安顺近年来积极探索“医疗服务延伸+医防融合”新模式,将民生健康福祉落到实处的一个生动缩影。

民生诉求催生服务变革

过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常常面临“医防分割”的困境,尤其慢性病患者既要定期去大医院复诊开药,又缺乏持续性的健康指导,“看病难、看病烦”成为影响居民获得感的痛点。

面对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基层服务的短板,医疗卫生服务如何更好地满足百姓期待,成为重要的民生课题。一场以“紧密型区域医共体”为依托,以“医疗服务延伸”与“医防融合”双轮驱动的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破医疗和公共卫生之间的屏障,让服务围着百姓的健康转,而不是让百姓追着不同的科室跑。”安顺经开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助理徐琳介绍,改革的核心是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拥有身边的“健康守门人”。

民生福祉贯穿每个环节

安顺经开区医共体遵循“预防为主,强化基层,方便群众,提高质量”的原则,将一系列举措渗透到民生服务的“神经末梢”。

家庭医生成为“贴心人”,签约服务有了“真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再是一纸空文。每个签约家庭都拥有一个由临床医生、公卫人员、护士等组成的团队。他们不仅负责看病开药,更是居民全面的健康管理者,提供从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到病情监测、康复指导的全流程服务。

依托覆盖区、镇、村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居民的健康数据在医共体内实时共享、互联互通。无论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常规体检数据,还是在区级医院的诊疗记录,家庭医生都能一键查询,为实现连续、精准的健康管理提供了强大支撑。真正实现了“一份健康档案管终身,一个系统服务全过程”。

对于需要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患者,以往烦琐的转诊流程常让人望而却步。如今,安顺经开区建立了“先治疗后结算”的绿色三级分级转诊通道。像王大爷这样的居民,一旦病情出现变化,家庭医生能迅速通过内部系统预约上级医院专家号或床位,患者无须多次奔波,可直接前往接受进一步诊治,后期统一结算,极大减轻了居民的经济与时间负担。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居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最直观的变化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强筋健骨”。过去门可罗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如今因为能够提供有质量的基本医疗和贴心的健康管理服务,重新赢得了居民的信任。

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的提升。“现在有个头疼脑热,先找家庭医生咨询一下,心里踏实。”许多居民表示,通过医生们持续的健康宣教,自己学会了如何“管好健康”,生病了也能得到及时、有序的诊疗,安全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紧密型医共体框架,着力解决医防融合中的深层次问题。”徐琳表示,他们将全面推进理念、职责、管理、队伍、服务、场所、流程、考核、绩效、信息等十个方面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完善、高效的区域医防融合管理体系。

这意味着,未来安顺经开区的居民将享受到更加无缝衔接、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瑞欣)

(责任编辑:韩璐)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