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第8创中国药企新高 恒瑞医药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制药公司管线规模TOP25

2024-04-23 09: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iteline发布《2024年医药研发年度回顾》(所有数据收集截至2024年1月2日),并评选出全球TOP25管线规模的制药公司。恒瑞医药第三次进入该榜单,排名跃升至第8位,再创中国药企排名新高。

  今年上榜企业中,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罗氏、辉瑞、阿斯利康、礼来、百时美施贵宝、诺华、强生、恒瑞医药、默沙东、赛诺菲。恒瑞医药因近年来研发管线数量大幅增加,2022年排名第16位首次进入该榜单,2023年排名上升至第13位,今年则首次冲进TOP10,在管线规模上与多家全球大型跨国药企同台竞争。

  坚持“差异化”策略 前瞻性布局多个治疗领域

  长期以来,恒瑞医药聚焦“临床未满足的需求”,以“新、快、特”为主要宗旨,坚持“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持续聚焦靶点前移,加强源头创新。在肿瘤领域有丰富的研发管线,同时在自身免疫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疾病、疼痛管理、神经系统疾病、眼科、肾病等领域也进行了广泛布局,打造长期发展的多元化战略支柱。

  恒瑞医药还建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新技术平台,如蛋白水解靶向嵌合物(PROTAC)、分子胶、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多特异性抗体、AI分子设计、γδT、耐药、体内药理、分子动力学、生物信息等,并不断优化和发展,为创新研发和国际化提供强大的基础保障。

  目前,恒瑞医药累计研发投入已接近400亿元,先后在连云港、上海、苏州、成都、厦门、济南、广州、北京、美国和欧洲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满足多个疾病领域管线对新分子实体的发现和开发需求。

  已获批上市16款创新药研发成果正加速兑现

  高强度研发投入推动创新成果不断落地。至今,恒瑞医药已在国内获批上市16款1类创新药,其中14款为自主研发。特别是2023年,恒瑞医药创新成果加速落地,共有3款1类创新药(阿得贝利单抗、磷酸瑞格列汀、奥特康唑)、4款2类新药(盐酸右美托咪定鼻喷雾剂、醋酸阿比特龙纳米晶、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恒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在国内获批上市,14项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包括瑞卡西单抗、艾玛昔替尼等新药申报,以及氟唑帕利联合阿帕替尼等新适应症申报,涉及癌症、糖尿病、自免、眼科、镇痛等治疗领域。

  在研管线快速推进。2023年,恒瑞医药共有12项临床推进至Ⅲ期,35项临床推进至Ⅱ期,30项临床推进至Ⅰ期。目前公司有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近300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研发创新质量显著提升。凭借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平台,恒瑞医药已有11个新型、具有差异化的ADC分子成功获批临床,HER2 ADC产品SHR-A1811和TROP2 ADC产品SHR-A1921快速进入临床Ⅲ期研究阶段;2个PROTAC分子已处于临床研究阶段;PD-L1/TGFβ融合蛋白药物SHR-1701快速推进多项临床Ⅲ期研究,新一代TIGIT/PVRIG双抗已顺利开展临床研究,还有10多个First-in-class/Best-in-class双/多特异性抗体在研。

  2023年至今,恒瑞医药共取得7项CDE突破性治疗品种认定,未来审批有望加速,其中仅HER2 ADC产品SHR-A1811就独得5项;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首个小核酸药物HRS-5635注射液用于慢性乙肝获批临床,国内外暂无同类产品获批上市;恒瑞医药在核药领域布局的首对放射性精准治疗产品获批临床,目前已有4款核药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恒瑞医药稳步推进国际化,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目前已开展近20项创新药国际临床试验,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双艾”组合)肝癌一线治疗适应症上市申请获美国FDA受理;4款ADC创新药获得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3款创新药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海外授权方面,恒瑞医药已实现10项创新药海外授权,仅2023年就达成了总交易金额超40亿美元的5项授权合作,其中与全球大型跨国企业默克达成的战略合作,交易总金额超14亿欧元。

  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制药公司管线规模TOP25”,且排名持续提升,是恒瑞医药多年来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结果,体现了行业对公司研发创新实力的认可。恒瑞医药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强源头创新,不断开辟新赛道、新领域,力争研制出更多更好新药好药,服务健康中国,造福全球患者。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郭文培)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医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经搜索

排名第8创中国药企新高 恒瑞医药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制药公司管线规模TOP25

2024年04月23日 09: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iteline发布《2024年医药研发年度回顾》(所有数据收集截至2024年1月2日),并评选出全球TOP25管线规模的制药公司。恒瑞医药第三次进入该榜单,排名跃升至第8位,再创中国药企排名新高。

  今年上榜企业中,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罗氏、辉瑞、阿斯利康、礼来、百时美施贵宝、诺华、强生、恒瑞医药、默沙东、赛诺菲。恒瑞医药因近年来研发管线数量大幅增加,2022年排名第16位首次进入该榜单,2023年排名上升至第13位,今年则首次冲进TOP10,在管线规模上与多家全球大型跨国药企同台竞争。

  坚持“差异化”策略 前瞻性布局多个治疗领域

  长期以来,恒瑞医药聚焦“临床未满足的需求”,以“新、快、特”为主要宗旨,坚持“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持续聚焦靶点前移,加强源头创新。在肿瘤领域有丰富的研发管线,同时在自身免疫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疾病、疼痛管理、神经系统疾病、眼科、肾病等领域也进行了广泛布局,打造长期发展的多元化战略支柱。

  恒瑞医药还建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新技术平台,如蛋白水解靶向嵌合物(PROTAC)、分子胶、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多特异性抗体、AI分子设计、γδT、耐药、体内药理、分子动力学、生物信息等,并不断优化和发展,为创新研发和国际化提供强大的基础保障。

  目前,恒瑞医药累计研发投入已接近400亿元,先后在连云港、上海、苏州、成都、厦门、济南、广州、北京、美国和欧洲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满足多个疾病领域管线对新分子实体的发现和开发需求。

  已获批上市16款创新药研发成果正加速兑现

  高强度研发投入推动创新成果不断落地。至今,恒瑞医药已在国内获批上市16款1类创新药,其中14款为自主研发。特别是2023年,恒瑞医药创新成果加速落地,共有3款1类创新药(阿得贝利单抗、磷酸瑞格列汀、奥特康唑)、4款2类新药(盐酸右美托咪定鼻喷雾剂、醋酸阿比特龙纳米晶、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恒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在国内获批上市,14项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包括瑞卡西单抗、艾玛昔替尼等新药申报,以及氟唑帕利联合阿帕替尼等新适应症申报,涉及癌症、糖尿病、自免、眼科、镇痛等治疗领域。

  在研管线快速推进。2023年,恒瑞医药共有12项临床推进至Ⅲ期,35项临床推进至Ⅱ期,30项临床推进至Ⅰ期。目前公司有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近300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研发创新质量显著提升。凭借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平台,恒瑞医药已有11个新型、具有差异化的ADC分子成功获批临床,HER2 ADC产品SHR-A1811和TROP2 ADC产品SHR-A1921快速进入临床Ⅲ期研究阶段;2个PROTAC分子已处于临床研究阶段;PD-L1/TGFβ融合蛋白药物SHR-1701快速推进多项临床Ⅲ期研究,新一代TIGIT/PVRIG双抗已顺利开展临床研究,还有10多个First-in-class/Best-in-class双/多特异性抗体在研。

  2023年至今,恒瑞医药共取得7项CDE突破性治疗品种认定,未来审批有望加速,其中仅HER2 ADC产品SHR-A1811就独得5项;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首个小核酸药物HRS-5635注射液用于慢性乙肝获批临床,国内外暂无同类产品获批上市;恒瑞医药在核药领域布局的首对放射性精准治疗产品获批临床,目前已有4款核药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恒瑞医药稳步推进国际化,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目前已开展近20项创新药国际临床试验,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双艾”组合)肝癌一线治疗适应症上市申请获美国FDA受理;4款ADC创新药获得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3款创新药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海外授权方面,恒瑞医药已实现10项创新药海外授权,仅2023年就达成了总交易金额超40亿美元的5项授权合作,其中与全球大型跨国企业默克达成的战略合作,交易总金额超14亿欧元。

  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制药公司管线规模TOP25”,且排名持续提升,是恒瑞医药多年来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结果,体现了行业对公司研发创新实力的认可。恒瑞医药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强源头创新,不断开辟新赛道、新领域,力争研制出更多更好新药好药,服务健康中国,造福全球患者。

  

(责任编辑:郭文培)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