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医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经搜索

《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发布

2023年01月31日 07:25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讯(记者孙燕明)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高血压;针对不同证型人群、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编制食谱示例,提出食养指导,提升膳食指导个性化和可操作性;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理念和调养方案,推动中西医结合,传承传统食养文化,切实推进食养服务高质量发展。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 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 27.5%,其中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3.3%、37.8%和 59.2%。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估计为2.45亿。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7年,高收缩压导致我国254万人死亡,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占95.7%。如果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与维持现状相比,每年可减少80.3万例心血管事件。

  《指南》根据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分为肝火上炎证、痰湿内阻证、瘀血内阻证、阴虚阳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冲任失调证7种证型,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并在附录中详细描述了成人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不同证型推荐食药物质和食养方举例,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食谱示例和常见食物交换表等工具。其中,每个地区、每个季节至少列举3天的食谱(含食药物质)。

  《指南》建议,成人高血压患者食物选择应全面、均衡、多样;注意“减钠增钾,饮食清淡”,减少食盐、含钠调味品以及各类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富钾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的摄入;主食增加全谷物和薯类摄入,其中全谷物或杂豆占谷类的1/4—1/2;动物性食物可选择鱼虾类、禽类、瘦肉等,每天摄入奶类300—500克;限制富含膳食脂肪和胆固醇的食品,包括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不饮或限制饮酒,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作烹调油,推荐不同种类的植物油交替使用。

  《指南》要求,成人高血压患者选择食药物质时首先要准确辨证,并根据“因人、因时、因地”的原则选择相应的食药物质。同时,要将食药物质所提供的能量与宏量营养素纳入全天饮食总量中予以考虑。此外,已知对某种食药物质过敏者、正在服用药物可能对食药物质有禁忌时,应在医师、执业药师及营养师等专业人员指导下食用。

(责任编辑:王惠绵)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发布

2023-01-31 07:25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讯(记者孙燕明)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高血压;针对不同证型人群、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编制食谱示例,提出食养指导,提升膳食指导个性化和可操作性;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理念和调养方案,推动中西医结合,传承传统食养文化,切实推进食养服务高质量发展。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 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 27.5%,其中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3.3%、37.8%和 59.2%。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估计为2.45亿。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7年,高收缩压导致我国254万人死亡,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占95.7%。如果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与维持现状相比,每年可减少80.3万例心血管事件。

  《指南》根据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分为肝火上炎证、痰湿内阻证、瘀血内阻证、阴虚阳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冲任失调证7种证型,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并在附录中详细描述了成人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不同证型推荐食药物质和食养方举例,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食谱示例和常见食物交换表等工具。其中,每个地区、每个季节至少列举3天的食谱(含食药物质)。

  《指南》建议,成人高血压患者食物选择应全面、均衡、多样;注意“减钠增钾,饮食清淡”,减少食盐、含钠调味品以及各类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富钾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的摄入;主食增加全谷物和薯类摄入,其中全谷物或杂豆占谷类的1/4—1/2;动物性食物可选择鱼虾类、禽类、瘦肉等,每天摄入奶类300—500克;限制富含膳食脂肪和胆固醇的食品,包括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不饮或限制饮酒,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作烹调油,推荐不同种类的植物油交替使用。

  《指南》要求,成人高血压患者选择食药物质时首先要准确辨证,并根据“因人、因时、因地”的原则选择相应的食药物质。同时,要将食药物质所提供的能量与宏量营养素纳入全天饮食总量中予以考虑。此外,已知对某种食药物质过敏者、正在服用药物可能对食药物质有禁忌时,应在医师、执业药师及营养师等专业人员指导下食用。

(责任编辑:王惠绵)

查看余下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