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医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经搜索

如何填平“美丽陷阱”?医美行业也该来一次大“整形”

2021年09月15日 08: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医美行业也该来一次大“整形”

  生活中,许多人都期待自己有一张精致的脸庞、一个完美的身材。为了实现人们变美的愿望,应对愈演愈烈的“容貌焦虑”,医美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但随着医美领域不断扩大,社会上对规范医美行业的呼声越来越高。

  近些年,医美广告铺天盖地,大有“洗脑”的架势,激发着人们去打个针、削个骨的冲动。有些人真的变美了,另一些人却没那么好的“运气”。有人花了正品的钱却被打了假的水光针,有人花了几万元却隆了一个“猪鼻子”,有人被诱导做了小腿肌肉阻断术却永远站不起来了,还有人不幸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医美行业有多乱?《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而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数量超过8万家,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的14%。在合法的医美机构中,还存在15%超范围经营的现象。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接二连三出现整形失败事件、医美投诉数量不断攀升的乱象也就不难理解了。与此同时,消费者艰难的维权路,更提高了整顿医美行业的呼声。“我会让你活着离开济南吗?”日前,一名顾客到山东济南喜悦整形机构维权,就遭到了女老板这样的威胁。

  或许,这只是医美维权遇阻的冰山一角。举证难,鉴定难,缺乏配套法律法规,即使诉讼成功,赔偿金额也往往和当事人诉求相去甚远等,都是维权路上需要面对的问题。

  实际上,面对医美行业乱象,国家也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去年4月,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

  今年8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医疗美容广告属于医疗广告,广告主必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能发布或者委托发布医疗美容广告;发布医疗美容广告必须依法取得或者查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按规定发布。同时,将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等乱象。

  国家一次次的重拳出击,对遏制医美行业乱象显然十分必要。而要让规定、政策露出“钢牙”,更需要相关部门不折不扣地落实规定,对医美行业开展“大整形”并常态化。如此,法律法规才能填平一个又一个“美丽陷阱”,确保医美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同时要看到,供需不对等也是导致医美行业乱象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2021中国职场女性洞察报告》显示,超五成职场女性有容貌焦虑。而目前,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的14%。一边是不断增长的变美需求,一边是合法机构少、缺口大。对此,有必要加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合法机构发展壮大。

  从消费者自身来说,也要多些理性,不要被广告忽悠、冲动消费,也不要过分追求他人“规定”的所谓的“美”。即便选择整形,也要擦亮眼睛,认准正规、有资质的机构和医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要陷入盲从外界审美的陷阱中,因为这样的改变可能永远没有尽头,最终反而会丢了自己、伤了自己。与其整日为在身体上哪里“动刀”而烦恼,不如静下来修炼内在,悦纳自我。

  郭慧岩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婉莹)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如何填平“美丽陷阱”?医美行业也该来一次大“整形”

2021-09-15 08: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医美行业也该来一次大“整形”

  生活中,许多人都期待自己有一张精致的脸庞、一个完美的身材。为了实现人们变美的愿望,应对愈演愈烈的“容貌焦虑”,医美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但随着医美领域不断扩大,社会上对规范医美行业的呼声越来越高。

  近些年,医美广告铺天盖地,大有“洗脑”的架势,激发着人们去打个针、削个骨的冲动。有些人真的变美了,另一些人却没那么好的“运气”。有人花了正品的钱却被打了假的水光针,有人花了几万元却隆了一个“猪鼻子”,有人被诱导做了小腿肌肉阻断术却永远站不起来了,还有人不幸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医美行业有多乱?《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而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数量超过8万家,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的14%。在合法的医美机构中,还存在15%超范围经营的现象。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接二连三出现整形失败事件、医美投诉数量不断攀升的乱象也就不难理解了。与此同时,消费者艰难的维权路,更提高了整顿医美行业的呼声。“我会让你活着离开济南吗?”日前,一名顾客到山东济南喜悦整形机构维权,就遭到了女老板这样的威胁。

  或许,这只是医美维权遇阻的冰山一角。举证难,鉴定难,缺乏配套法律法规,即使诉讼成功,赔偿金额也往往和当事人诉求相去甚远等,都是维权路上需要面对的问题。

  实际上,面对医美行业乱象,国家也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去年4月,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

  今年8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医疗美容广告属于医疗广告,广告主必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能发布或者委托发布医疗美容广告;发布医疗美容广告必须依法取得或者查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按规定发布。同时,将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等乱象。

  国家一次次的重拳出击,对遏制医美行业乱象显然十分必要。而要让规定、政策露出“钢牙”,更需要相关部门不折不扣地落实规定,对医美行业开展“大整形”并常态化。如此,法律法规才能填平一个又一个“美丽陷阱”,确保医美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同时要看到,供需不对等也是导致医美行业乱象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2021中国职场女性洞察报告》显示,超五成职场女性有容貌焦虑。而目前,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的14%。一边是不断增长的变美需求,一边是合法机构少、缺口大。对此,有必要加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合法机构发展壮大。

  从消费者自身来说,也要多些理性,不要被广告忽悠、冲动消费,也不要过分追求他人“规定”的所谓的“美”。即便选择整形,也要擦亮眼睛,认准正规、有资质的机构和医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要陷入盲从外界审美的陷阱中,因为这样的改变可能永远没有尽头,最终反而会丢了自己、伤了自己。与其整日为在身体上哪里“动刀”而烦恼,不如静下来修炼内在,悦纳自我。

  郭慧岩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婉莹)

查看余下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