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医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经搜索

半数青少年近视:别让下一代早早成了“小眼镜”

2021年07月21日 07: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夏熊飞

  近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暑期学生健康有关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尽管我们身边近视的人非常多,但看看官方发布的青少年近视率数据,相信很多人依然会大为震惊。

  在大众的固有认知中,近视现象多发生于中学阶段,毕竟学业负担较重,数据也确实佐证了这点,中学生的近视率在70%以上。但我们还要看到,6岁儿童、小学生近视率分别为14.3%、35.6%,呈现出了相当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大家曾经以为离近视还很远的年龄段,也正在逐步“沦陷”。

  孩子们过早就戴上了眼镜,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正常生活、学习,更关键的是,也影响了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与水平。在幼儿园、小学阶段的近视防控工作不做好,整体近视率极有可能还会进一步走高。防控近视低龄化已迫在眉睫。

  导致近视率居高不下及低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用眼过度、过早过多使用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眼部保健防护措施不够等,涉及的主体也是多元的,家长、学校、学生、卫生保健部门等,因而,要想做好近视低龄化的防控工作,就需要多元主体从多方面对症下药。

  低龄阶段,学业负担一般不会太重,而导致这阶段孩子近视、特别是6岁前就近视的原因,主要因为孩子过早接触了电子产品,如长时间看电视、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低龄阶段的孩子,包括眼睛在内的诸多器官依旧处于逐步发育完善的阶段,极容易受到用眼过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病变。在这阶段,父母要担起主体责任,自觉让孩子尽量远离电子产品,更不能把手机当成了哄娃神器。要知道,图眼前的“一时太平”,损害的却是孩子的身体健康。

  在孩子进入校园后,学校就必须做好近视防控工作。在课程安排、作业布置、眼部保健护理知识普及等方面,都要提高到与教学、成绩同等重要的地位。能线下完成的任务尽量不上网,每天保证学生充足的课外活动时间,教室光照达标等,这些举措在不少地方已经推行,但力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而作为卫生保健部门,要加大面向家长、孩子科普近视危害及防控方面知识的力度,同时在视力检查、早期介入预防、后期治疗控制等方面,出台更多惠民举措,为广大儿童青少年撑起远离近视的有效保护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孩子们观察探索世界的最重要载体之一,小小年纪就因为近视而变得“朦胧”,世界可能就因此黯然失色。笔者也是个“大眼镜”,可“眼镜”的“代际传承”状态显然需要被按下停止键。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不早早成了“小眼镜”,是该拿出些实实在在的措施了。

  夏熊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半数青少年近视:别让下一代早早成了“小眼镜”

2021-07-21 07: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暑期学生健康有关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尽管我们身边近视的人非常多,但看看官方发布的青少年近视率数据,相信很多人依然会大为震惊。

  在大众的固有认知中,近视现象多发生于中学阶段,毕竟学业负担较重,数据也确实佐证了这点,中学生的近视率在70%以上。但我们还要看到,6岁儿童、小学生近视率分别为14.3%、35.6%,呈现出了相当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大家曾经以为离近视还很远的年龄段,也正在逐步“沦陷”。

  孩子们过早就戴上了眼镜,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正常生活、学习,更关键的是,也影响了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与水平。在幼儿园、小学阶段的近视防控工作不做好,整体近视率极有可能还会进一步走高。防控近视低龄化已迫在眉睫。

  导致近视率居高不下及低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用眼过度、过早过多使用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眼部保健防护措施不够等,涉及的主体也是多元的,家长、学校、学生、卫生保健部门等,因而,要想做好近视低龄化的防控工作,就需要多元主体从多方面对症下药。

  低龄阶段,学业负担一般不会太重,而导致这阶段孩子近视、特别是6岁前就近视的原因,主要因为孩子过早接触了电子产品,如长时间看电视、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低龄阶段的孩子,包括眼睛在内的诸多器官依旧处于逐步发育完善的阶段,极容易受到用眼过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病变。在这阶段,父母要担起主体责任,自觉让孩子尽量远离电子产品,更不能把手机当成了哄娃神器。要知道,图眼前的“一时太平”,损害的却是孩子的身体健康。

  在孩子进入校园后,学校就必须做好近视防控工作。在课程安排、作业布置、眼部保健护理知识普及等方面,都要提高到与教学、成绩同等重要的地位。能线下完成的任务尽量不上网,每天保证学生充足的课外活动时间,教室光照达标等,这些举措在不少地方已经推行,但力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而作为卫生保健部门,要加大面向家长、孩子科普近视危害及防控方面知识的力度,同时在视力检查、早期介入预防、后期治疗控制等方面,出台更多惠民举措,为广大儿童青少年撑起远离近视的有效保护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孩子们观察探索世界的最重要载体之一,小小年纪就因为近视而变得“朦胧”,世界可能就因此黯然失色。笔者也是个“大眼镜”,可“眼镜”的“代际传承”状态显然需要被按下停止键。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不早早成了“小眼镜”,是该拿出些实实在在的措施了。

  夏熊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

查看余下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