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医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经搜索

两针疫苗接种间隔3-8周为宜

2021年03月29日 15:52   来源:新民晚报   

  3月2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疫苗接种与供应保障有关情况。关于新冠疫苗,发布会透露了这些最新消息——

  1.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接种怎么办?

  如果确实属于接种禁忌的,是不能提供接种服务。如果属于接种事项列明的情况,建议在接种前如实向接种医生告知,以便医生充分评估以后确定是否适合接种。

  2.疫苗保护期到底有多长?

  新冠疫苗是一个新疫苗,根据抗体水平监测大概是在六个月以上。但我们也知道抗体不是唯一的保护指标,在疫苗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还有其他因素。所以后续我们对疫苗的持久性要做相关研究,确认它的保护期到底有多长。

  3.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是否需要再次接种?

  国药中生介绍,整个临床研究过程中,现在观察到疫苗保护持久性是半年左右数据,中和抗体持久性也是在半年左右。整体设计的临床过程中设计了加强针接种,观察抗体持久性和保护力水平,目前初步得到的结果来看,加强针可以有效提升中和抗体滴度,有效提升抗体持久性,同样可以有效提高疫苗抗变异的能力。

  未来还要在海外开展三期临床研究来持续地观察抗体持久性、保护持久性,是否需要进行加强针的接种?何时来打?还是要根据未来三期临床的研究结果来回答。

  4.新冠疫苗有什么预防效果?

  疫苗本身有预防感染、发病、重症和死亡的作用。现在我们得到的有效性结果是我们临床实验得到的结果,后续随着疫苗的应用,我们对它上市后的保护效果也会开展相关研究。

  5.新冠疫苗的供应保障如何进行?

  一方面积极稳妥地拓展接种服务能力,优化疫苗的配送流程,提高流转和运转的效率,科学安排疫苗的周转数量,要求是不得积压库存,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接种点和接种台的数量,满足群众的这种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来加强疫苗的供应保障。

  6.第一针接种后,最好在多长时间后接种第二针?

  首剂接种之后,接种第二剂间隔要求大于等于三周,尽量在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后8周内尽早完成第二剂接种。

  7.如果赶上出差或外出,能否异地接种第二针?

  根据指南规定,建议尽量使用同一个企业的品种,完成两剂次的接种。假如遇到异地供应不上同品种的时候,那么可以采用同种疫苗进行替换,完成两剂次的接种。

  8.因故错过第二剂次接种的,怎么补打?

  对未按程序完成2剂或3剂次新冠疫苗接种的,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

  9.去年2、3月份一些疫苗研发者已经接种过疫苗,这些人体内的抗体如何?

  一部分人作为疫苗的先锋队接种现在上市的新冠灭活疫苗。我们在持续监测他们体内抗体的变化数据,目前已经获得了9个月的抗体监测数据,从现在数据来看,9个月抗体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后续我们还会持续加强监测。

  10.国外病毒变异会影响现有疫苗有效性吗?

  疫苗研发单位和生产单位高度关注应对变异问题,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两款灭活疫苗,利用在国内和海外二期、三期临床试验后的血清,对包括南非发现的、英国发现的毒株,还有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流行区发现的10多株的毒株进行了交叉综合实验,结果显示,两款灭活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对这些毒株都有很好的中和作用。病毒的小变异并不会影响疫苗的抗原性,也就是说没有产生保护性抗原的变异,疫苗就会有效,尤其是全病毒灭活疫苗。

  11.全国计划如何推进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充分评估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和被感染风险的前提下,已经为一些有接种意愿,而且身体基础状况比较好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疫苗在大规模人群中的使用效果,积极稳妥地推进60岁以上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疫苗接种工作。

  12.18岁以下人群什么时候开展接种?

  去年中国生物在河南现场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就涵盖了小年龄段3-17岁年龄段系统性、安全性、免疫原性的临床研究,目前这个年龄段的安全性数据完全获得,达到了预期效果,免疫原性、中和抗体检测也已全部完成,近期将和药监局作沟通,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可以覆盖这部分人群。

(责任编辑:郭博文)

闂佸憡甯掑Λ鏃堟閳哄懎绀嗛悽顖e枤缁愶拷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两针疫苗接种间隔3-8周为宜

2021-03-29 15:52 来源:新民晚报

  3月2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疫苗接种与供应保障有关情况。关于新冠疫苗,发布会透露了这些最新消息——

  1.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接种怎么办?

  如果确实属于接种禁忌的,是不能提供接种服务。如果属于接种事项列明的情况,建议在接种前如实向接种医生告知,以便医生充分评估以后确定是否适合接种。

  2.疫苗保护期到底有多长?

  新冠疫苗是一个新疫苗,根据抗体水平监测大概是在六个月以上。但我们也知道抗体不是唯一的保护指标,在疫苗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还有其他因素。所以后续我们对疫苗的持久性要做相关研究,确认它的保护期到底有多长。

  3.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是否需要再次接种?

  国药中生介绍,整个临床研究过程中,现在观察到疫苗保护持久性是半年左右数据,中和抗体持久性也是在半年左右。整体设计的临床过程中设计了加强针接种,观察抗体持久性和保护力水平,目前初步得到的结果来看,加强针可以有效提升中和抗体滴度,有效提升抗体持久性,同样可以有效提高疫苗抗变异的能力。

  未来还要在海外开展三期临床研究来持续地观察抗体持久性、保护持久性,是否需要进行加强针的接种?何时来打?还是要根据未来三期临床的研究结果来回答。

  4.新冠疫苗有什么预防效果?

  疫苗本身有预防感染、发病、重症和死亡的作用。现在我们得到的有效性结果是我们临床实验得到的结果,后续随着疫苗的应用,我们对它上市后的保护效果也会开展相关研究。

  5.新冠疫苗的供应保障如何进行?

  一方面积极稳妥地拓展接种服务能力,优化疫苗的配送流程,提高流转和运转的效率,科学安排疫苗的周转数量,要求是不得积压库存,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接种点和接种台的数量,满足群众的这种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来加强疫苗的供应保障。

  6.第一针接种后,最好在多长时间后接种第二针?

  首剂接种之后,接种第二剂间隔要求大于等于三周,尽量在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后8周内尽早完成第二剂接种。

  7.如果赶上出差或外出,能否异地接种第二针?

  根据指南规定,建议尽量使用同一个企业的品种,完成两剂次的接种。假如遇到异地供应不上同品种的时候,那么可以采用同种疫苗进行替换,完成两剂次的接种。

  8.因故错过第二剂次接种的,怎么补打?

  对未按程序完成2剂或3剂次新冠疫苗接种的,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

  9.去年2、3月份一些疫苗研发者已经接种过疫苗,这些人体内的抗体如何?

  一部分人作为疫苗的先锋队接种现在上市的新冠灭活疫苗。我们在持续监测他们体内抗体的变化数据,目前已经获得了9个月的抗体监测数据,从现在数据来看,9个月抗体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后续我们还会持续加强监测。

  10.国外病毒变异会影响现有疫苗有效性吗?

  疫苗研发单位和生产单位高度关注应对变异问题,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两款灭活疫苗,利用在国内和海外二期、三期临床试验后的血清,对包括南非发现的、英国发现的毒株,还有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流行区发现的10多株的毒株进行了交叉综合实验,结果显示,两款灭活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对这些毒株都有很好的中和作用。病毒的小变异并不会影响疫苗的抗原性,也就是说没有产生保护性抗原的变异,疫苗就会有效,尤其是全病毒灭活疫苗。

  11.全国计划如何推进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充分评估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和被感染风险的前提下,已经为一些有接种意愿,而且身体基础状况比较好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疫苗在大规模人群中的使用效果,积极稳妥地推进60岁以上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疫苗接种工作。

  12.18岁以下人群什么时候开展接种?

  去年中国生物在河南现场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就涵盖了小年龄段3-17岁年龄段系统性、安全性、免疫原性的临床研究,目前这个年龄段的安全性数据完全获得,达到了预期效果,免疫原性、中和抗体检测也已全部完成,近期将和药监局作沟通,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可以覆盖这部分人群。

(责任编辑:郭博文)

查看余下全文
闂佸憡甯掑Λ鏃堟閳哄懎绀嗛悽顖e枤缁愶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