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服饰选择更趋多元

2024-10-11 07:5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数据来源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时尚往往以“季”为单位,每一季都会有专属的潮流关键词。当下正值秋装上新与销售高峰期,今秋的置装趋势呈现出很多新特点。

  这一季,运动户外服饰成为消费者偏爱的秋日“基础款”。从穿搭品类来看,卫衣、冲锋衣、运动休闲套装是最热门的基础单品,夹克和长风衣紧随其后。冲锋衣自去年冬天兴起热潮,至今仍保持高热度,31.2%的消费者将其作为秋季添衣清单上的重要单品。

  颜色也是穿搭的重要关键词,安哥拉红年初崭露头角,进入秋季后大放异彩,深邃复古的红色带来秋天浓浓的氛围感,“俘获”了更多消费者。以冷静灰为代表的纯灰色系和梅子紫色系也都以独特的氛围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此外,复古深绿色系和焦糖色系也跻身今秋主打色的票选榜前列。

  天气渐凉,轻薄保暖的羊毛羊绒类面料深受消费者喜爱。消费调查显示,33.3%的消费者在秋天打算先给自己购置一件羊毛羊绒服装。今年秋天流行的服装材质中,古朴棉麻、工装面料等成为材质热榜“黑马”。同时,实用耐磨的牛仔材质凭借其松弛自由的个性表达重新回归顶峰。

  不同消费者会为自己选择不同风格的穿搭。在极简主义风靡的当下,以自由穿搭、不跟风、不被定义著称的“不跟随”风格,成为消费者彰显自身个性的新选择。同时,运动风格和松弛感风格也是今秋添衣的最优选。

  总体来看,消费者对于秋季服饰上新的关注度普遍较高,不管是颜色、品牌,还是材质、风格,消费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品牌商需要从多角度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更新产品。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曹凤娟)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朋)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图话产经 > 一图解 > 正文

秋季服饰选择更趋多元

2024年10月11日 07:5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本期点评 曹凤娟

数据来源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时尚往往以“季”为单位,每一季都会有专属的潮流关键词。当下正值秋装上新与销售高峰期,今秋的置装趋势呈现出很多新特点。

  这一季,运动户外服饰成为消费者偏爱的秋日“基础款”。从穿搭品类来看,卫衣、冲锋衣、运动休闲套装是最热门的基础单品,夹克和长风衣紧随其后。冲锋衣自去年冬天兴起热潮,至今仍保持高热度,31.2%的消费者将其作为秋季添衣清单上的重要单品。

  颜色也是穿搭的重要关键词,安哥拉红年初崭露头角,进入秋季后大放异彩,深邃复古的红色带来秋天浓浓的氛围感,“俘获”了更多消费者。以冷静灰为代表的纯灰色系和梅子紫色系也都以独特的氛围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此外,复古深绿色系和焦糖色系也跻身今秋主打色的票选榜前列。

  天气渐凉,轻薄保暖的羊毛羊绒类面料深受消费者喜爱。消费调查显示,33.3%的消费者在秋天打算先给自己购置一件羊毛羊绒服装。今年秋天流行的服装材质中,古朴棉麻、工装面料等成为材质热榜“黑马”。同时,实用耐磨的牛仔材质凭借其松弛自由的个性表达重新回归顶峰。

  不同消费者会为自己选择不同风格的穿搭。在极简主义风靡的当下,以自由穿搭、不跟风、不被定义著称的“不跟随”风格,成为消费者彰显自身个性的新选择。同时,运动风格和松弛感风格也是今秋添衣的最优选。

  总体来看,消费者对于秋季服饰上新的关注度普遍较高,不管是颜色、品牌,还是材质、风格,消费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品牌商需要从多角度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更新产品。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曹凤娟)

(责任编辑:刘朋)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