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尼玛家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恩格尔乌苏嘎查,这里靠近中蒙边境线,方圆30公里只有他们一户。尼玛的孙子宝泉在上大学,他形容每当放假回老家,就像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手机没有信号,更没有网络”。
尼玛守着42公里的边境线,一守就是半个世纪,被称为中蒙边境线上的“活界碑”。今年1月,尼玛家接入无线网络,阿拉善右旗边境线上不通网络的历史宣告结束。
内蒙古地广人稀、人居分散,边境线延绵4200多公里,即便在移动通讯时代,也有很多分散牧户像尼玛一样,过着手机没有信号、看不上电视、用不上网络的闭塞生活。
为了解决牧区通讯不畅的难题,打通牧区信息网络覆盖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10月,内蒙古实施牧区智慧广电宽带网络覆盖与服务工程,计划为全区33个牧区旗、12.4万户分散牧户接入不低于20兆的宽带,赠送100套高清电视节目,同时免费提供教育、医疗、法律、科普等公共服务。
“有时候去一户牧民家安装设备就要走大半天。”中国广电内蒙古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世杰说,在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的阿拉善盟,零星分散着4000多户牧户,他们花费了巨额投入,才把网络通信的触角延伸到阿拉善沙漠的每一个角落。
据了解,截至7月31日,中国广电内蒙古网络有限公司已完成50%的有线网络和近70%的无线网络建设任务,实现了6.5万户分散牧户的宽带接入,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完成全部网络覆盖和用户接入工作。
这组数据背后是投入的庞大的人力、物力。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内蒙古边远牧区通网的成本和难度远远高于普通地区。在这些地区覆盖网络基础设施,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建设过程来说,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难题。
中国广电内蒙古网络有限公司创新性开发无线交互技术,依托现有光纤覆盖的基础设施,加大覆盖范围;再加上无线基站的建设,通过无线双向交互4K智能接收机顶盒,完成了偏远牧区有线+无线双向网络覆盖工程,有效破解分散牧民的通讯和网络覆盖难题。
中国广电内蒙古网络有限公司新巴尔虎左旗经理徐良告诉记者,苍茫的草原上没有道路,也没有参照物,规划建设一个铁塔,需要反复选址才能最终确定。有的建设地点车辆无法通行,工人们只能用肩扛手抬的办法运输材料。同时,他们还要解决野外设备供电等技术难题,克服高寒、风沙等恶劣天气。
“我在手机上放牧,孩子坐在家里就能上网课。”牧民苏尼尔生活在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的草原深处,他说,家里自从接入无线网络后发生了不少改变。
苏尼尔家的院墙上安装着4个监控摄像头,这些摄像头从不同角度对着3000亩草场,苏尼尔可以打开手机App,实时查看自家300只羊、20匹马的情况,通过手机放牧,如果发生特殊情况再赶过去,“再也不用守着羊群在外面待一整天了”。
苏尼尔介绍着智慧广电网络系统的诸多实用之处:“今年春天接(生)羊羔的时候,我和兽医打了在线视频电话,他全程指导我。”苏尼尔说,以前接生羊羔只能听天由命,赶上羊羔大规模生病,一半都活不下来,好的时候也就能活80%左右。现在有专业兽医指导,羊羔成活率能达到95%。
既然耗资如此巨大,建设又这么难,为什么还要去做?中国广电内蒙古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付海波表示,这项工程是推动牧区现代化建设、提升基础网络覆盖水平实施的惠民项目,是“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只有打通边远牧区宽带网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才能全面提升牧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