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存量业务6月底前压缩清零,未化解将被取缔
监管加码 互联网资管划上句号
本报记者 梅丹
随着备案大限的临近,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再起风云。近日,一则《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刷屏,这也让互金平台的神经再次紧绷。“目前,我们没有在做这块业务。”记者致电了杭城多家网贷公司,相关负责人或客服大多如此回复,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网贷平台此前发行资管产品的情况很普遍,属于整治对象。
整改只留3个月期限
存量如何化解成难题
《通知》一出台,就有“内行”为大家划了重点:明确互联网资管业务属于特许经营业务;明确未取得金融牌照不得从事互联网资管业务;明确“定向委托投资”“收益权转让”等常见业务模式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明确互联网资管业务存量的去化期限,未按期去化的纳入取缔类处置;明确互联网平台不得为各类交易所代销资产管理产品。
“我们现在做的是P2P,不涉及资管产品。”杭州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管理层人士在看了《通知》后告诉记者,“资管业务我们很早就不做了,但是要化解存量真的很难。”6月30日前,互联网资管产品存量清零这一要求,让不少网贷平台忧心忡忡。“目前来看,《通知》里明确了存量如果不清零,就会被取缔。”该负责人焦虑地表示。
“我们平台没有销售过任何资管产品,所以合规上没有任何影响。”杭州另一家P2P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但是不能排除我们的融资人通过资管渠道发行过产品,并通过互联网金融渠道募集资金。我们没有直接的风险,但是不排除金融市场传递的风险对我们或有影响。”这位负责人表示自《通知》出台后,其平台立即着手逐户排查融资人和担保人的资金渠道,又核对了公司注册日期,确认在2016年8月24日大限之前设立的。
持牌经营是关键词
终结“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核心就一点:持牌经营。无论是发行资产管理产品还是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必须持牌经营,即持有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颁发资产管理业务牌照或资产管理产品代销牌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发放的业务许可,并不算牌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如果不对非持牌机构进行约束,允许它们继续违规经营,资产管理业务的乱象将得不到根治。“所以在规范传统金融机构的同时,必须对非持牌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进行规范。事实上,非持牌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更多、隐蔽性更强,比如一些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
据悉,此次文件要求严格,措施也很严厉,从发行和销售(包括“引流”)两个方面对互联网资管业务进行整治,这有利于维护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也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的权益。而对于持牌经营的传统资管企业来说,这一文件的下发着实是一个利好消息。太合汇资本浙江分公司总经理顾力平表示:“作为一家正统的金融机构,很难在一个没有监管的市场里生存,劣币驱逐良币,正规企业难以发展壮大。”同时,他也表示,强监管也有利于合规互金平台自身的发展,“《通知》的主题词是验收要加强,有些互金平台已经到了可以验收的阶段了,给他们验收,可以有更好的发展。而那些还没有监管到位的企业,则可以通过这份《通知》进一步强化监管。”
资管新规大时代下
投资者要擦亮眼睛
自资管新规出台以来,银行理财、私募、集合信托等各类产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近日刚出台的《通知》则进一步堵住了互联网资管的通道。在去刚兑、去杠杆的强监管背景下,对于平台而言,持牌合规经营是门槛,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学会甄别产品、挑选适合自己配置的产品也是亟需具备的能力。
“上周温州商会的几名客户来我们这里做风险评级测试,90%以上的人都是稳健型的。”一名资深理财师告诉记者,“照理说这批人应该是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的,但事实上他们主观上对风险的承受范围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该理财师建议广大投资者在面对高收益的诱惑时必须保持理智,不可忽然调高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平台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投资者做好自己的投资纪律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