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石序 黄宇 李剑锋
空气优良率从2016年的82%提升至2020年的91%,并持续达到90%以上;县域河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湖南省长沙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环委办)日前公布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
今年10月14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生态文明论坛上,长沙县跻身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个常年稳居全国百强县榜单前列的工业强县,是如何把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的?
环保垂改,改出一片新气象
长沙县别称“星沙”,处于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地带,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一直以来,当地有着“长沙工业看星沙”的说法。长沙市的工地常年有1/3以上在星沙,黄花机场尾流区也在这里,加上数条高速国道贯穿境内、县城与长沙市区无缝对接等区位优势,使长沙县的工商业经济总量可与一个地级市媲美。
与经济一起增长的,还有工业排放量和蓝天保卫战的防控压力。
曾经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只由环保部门承担。“这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环保部门疲于奔命,事事要做,很难尽如人意。”长沙县环委办一名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表示。
转机来自生态文明建设改革。2019年4月,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湖南省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出台了环保垂改的相关政策措施。垂改后,生态环境保护由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负总责,原县市区环保局由市州一级生态环境部门直管,组建生态环境分局派驻县市区,负责派驻属地的生态环境监管执法。
“县市区一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当地党委政府及其部门负责,而派驻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的主要职责,就是做好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以问题导向倒逼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执法中发现问题,既要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查处,又必须把问题交办给当地政府进行处理。”长沙市生态环境局长沙县分局相关负责人说:“现在的生态环境部门,督企督政双管齐下、双向发力。”
创新机制,推动地方党委政府担当作为
2019年年底,环保垂改完成,垂直管理的环境监测监察执法机构正式运行。根据环保垂改后的责任厘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当地党委政府负总责,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其他负有环保责任的部门和属地镇街共同担责。
要对县市区各部门和属地镇街进行统筹协调,需要一个机构来总揽全局。此时,成立于2015年年底、运行已经4年的长沙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顺理成章成为县委县政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力抓手。
2020年是环保垂改后新体制运行的第一年,湖南省各级都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列入深化改革工作任务。长沙县结合环保垂改精神和长沙县工作实际,及时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作用。
长沙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县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县长任主任,下设办公室作为保障全县生态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有效运行的日常工作机构,由长沙市生态环境局长沙县分局局长兼任县环委办主任,统筹环委办和生态环境分局两股力量共同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长沙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健全和完善,进一步强化了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扛起了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有效推动了一批生态环保领域“老大难”问题的解决。
运行保障到位,绩效考核到位
有了顶层架构设计,具体如何抓落实?“一要人,二要钱,三要机制”。
为了让机构高效运行起来,长沙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决定,在人员方面,采取“1+2+3+3+8+N”方式予以保障,即一名主任、两名专职副主任、三名政府办公务员编制的组长、三名借调人员、八名专技政府雇员。如果临时再有人员短缺,从分局交流补充。
在经费保障方面,县环委办账户挂在县财政预算单位账户下,设专项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全额保障。
此外,为让工作机制更灵活,长沙县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县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在县环委办内设综合协调组和督查督办组,牵头组织对镇党委政府(街道办事处)、相关工商业园区、县直部门进行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县环委办会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纪监委、县检察院,进行例行督查、专项督查,开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明察暗访和监督帮扶。构建“发现、交办、督办、反馈、销号”工作闭环,常态化督促各级各部门将环境问题整改到位。
“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工作成效更加突出,工作方式更加丰富。”在11月18日召开的长沙县环委会2021年第三次全会暨蓝天保卫战工作推进会上,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县环委会第一主任付旭明,对县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教力度,长沙县环委办将宣教工作专门交由三大内设组之一的污染防治组承担,通过六五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评选“最美基层环保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以及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等活动,持续宣传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讲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星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