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屿 通讯员 杨书红 胡庆华
初冬时节,走进湖北省松滋市新星村。连绵起伏的丘陵下,如练蜿蜒的河流旁,三两农人俯身在麦田劳作,红黄绿三色交织,形成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更吸引人的,是该村独有的“零碳”元素。2023年,全球环境基金七期“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将新星村遴选为首批9个示范村之一,推动其零碳建设加速前行。
零碳项目建设给小山村带来哪些变化?为何会吸引全国业内同行前来打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变废为宝
企业年省200万元治污费
离村党群服务中心不远处,三个10多米高的绿色大圆柱罐子呈品字形矗立。
“这是我们村新地标,投资1300多万元的生物质沼气工程项目,用于处理整个村的禽畜粪污等有机废物。”新星村村支书吴志强告诉记者。
松滋是我省重要的沼气能源应用地区,户用沼气池曾颇为普及。为何新星村要改为集中供气工程?
因为前些年村里为发展产业,引入年存栏8000多头种猪的温氏养猪场。起初养猪场处理粪污颇为棘手,企业每年就得花200多万元治污费。
为解决难题,村里求助华中农业大学和国际欧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在专家指导下,新星村确立了“沼气为主、多能互补、种养循环、低碳普惠”的绿色发展路径。
此后沼气工程开始沿着零碳路线不断进化。现在村里已建成大型沼气热电联产工程,日处理畜禽粪污500吨,年产沼气约80万立方米,铺设输气管道9600米,覆盖102户农村居民生活用能。
发展循环产业
村集体每年创收2000万元
新星村有“麦酒原乡”之称,有近百年酿酒历史,该村粮食产量高,且靠近洈水优质水源,所产白酒远近闻名。
零碳理念给该村酿酒产业带来新机遇。
过去当地酿酒烧锅炉靠木柴和煤,酒糟拿来喂牛喂鱼,消耗大成本高,酒产量上不来。“现在酒糟可以发酵产生沼气,而沼气可烧锅炉替代木柴,每年能节约15万元。”村酒厂厂长黄帮能称。
成本降低激发酿酒产能,如今村办酒厂白酒年产量达20万斤,还乘势打出“新星酿”的品牌。
新星村已经构建以生态循环农业为内核的村级产业体系:
大型沼气工程产生的清洁沼气替代液化石油气,为村民和村办企业供能;
利用沼液沼渣建成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系统,覆盖840亩脐橙园、500亩优质常规水稻、100亩绿色蔬菜基地,可实现年产值600多万元;
畜牧养殖上规模,生态养鸡、养猪、养鱼,年产值达700多万元。
吴志强算了笔账,等“猪-沼-果”循环产业项目全部建成,每年可创造收益2000万元,村集体盈利可达200万元。
零碳村成景区
农户每年省开支400元
每逢周末,新星村的零碳餐厅就格外红火。
在这里,游客们会品尝到村里自产的新鲜绿色菜肴。
“蒸鱼糕、卤牛肉、土鸡火锅……大多数菜品所用食材,都来自村绿色种植养殖产业。”餐厅负责人肖晓霞介绍。
生态环保,已成为当地独有的文旅加分项。近年来零碳项目建设,给新星村人居环境带来巨大变化:
环境更整洁。新建日处理20吨的微动力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工程,尾水还田或达标排放,各类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夜间更明亮。安装太阳能路灯462盏,实现村级主干道夜间照明全覆盖,年节电57兆瓦时;生活成本更低。368户用上太阳能热水器,560户用上生物质取暖炉,每年每户节省能源开支近400元。
环境变美、村民增收,在零碳项目加持下,新星村散发出独特魅力。
2024年,新星村打造的“麦香田园”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该村成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