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6日讯(记者 杨秀峰 李冬阳)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2025年主题为“从科学走向全球行动”,旨在强调通过科学研究和全球协作应对臭氧层保护与气候变化挑战,呼应了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
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在上层大气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保护我们的健康、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40年前,国际社会达成《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随后《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签署,一场全球性的“补天”行动开启。40年来,全球已成功淘汰99%的消耗臭氧层物质,臭氧层正在逐渐愈合。
我国自1991年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始终严格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义务,如期实现了各阶段履约目标。生态环境部统计显示,我国已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62.8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同时累计避免了260多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为推动全球臭氧层逐步恢复作出重要贡献,也为减缓气候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与世界各国一道,一如既往认真履行公约和议定书,切实维护履约成果,推动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为保护臭氧层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