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8月26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一次会议刚刚结束,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董里赓即与重庆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忠在重庆共同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领域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战略合作协议》),并在签约活动座谈会上讲话,共谋共商川渝水利高质量发展大计,协同推动两地水利合作从点状“局部联动”迈向系统化一体化“全域融合”。

会议现场
《战略合作协议》是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川渝两地水利协同发展的总纲,明确了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工作内容。一是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保障防洪安全;二是加快区域水网重大工程建设,保障供水安全;三是加强保护与修复,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四是加强数字融合,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五是将深化创新协同,构建现代水治理体系,统筹推进川渝两地水利事业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董里在讲话中指出,川渝两地同饮一江水、共担一江责,水利合作源远流长、基础深厚。深化川渝水利合作,是川渝两地水利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和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及两地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必然要求,是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举措,是保障区域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两地水利部门将共识化为行动、将蓝图付诸实践、更好造福两地人民共同愿望的重要举措。
董里表示,未来一段时期,四川水利将本着“川渝一盘棋”思想,坚持“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协同联动、互利共赢”的原则,与重庆市一道,全力推动《战略合作协议》各项内容落地落实。重点将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聚焦规划协同,共绘一张“水蓝图”;二是聚焦生态共保,共护一江“清水绿”;三是聚焦监管一体,共织一张“监督网”;四是聚焦数字赋能,共建一座“智慧库”;五是聚焦资源共享,共下一盘“发展棋”。
刘忠在讲话中指出,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民生福祉的基石,既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更是川渝两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依托。《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充分体现了两地党委政府对川渝水利事业协同发展的高度重视,集中展现了两地水利部门推动川渝水利重点领域更加紧密合作的共同夙愿。
刘忠认为,《战略合作协议》为川渝水利未来五年的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双方一要以更高站位凝聚合作共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唱好川渝水利“双城记”;二要以更实举措推动《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落实,聚焦水资源优化配置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规划协同、应急联动、高效畅通的工作机制;三要以更大力度拓展合作深度,共同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水利项目,共同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大盘子”,共同打造西部水利创新高地。

签约仪式现场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后,旨在聚焦两地水利具体领域深化实化、共同提升河湖治理保护水平、协同强化涉水事务监管效能的《川渝共建幸福河湖合作协议》和《川渝水利综合监督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同步签署。
《川渝共建幸福河湖合作协议》明确,到2035年,川渝跨界规模以上流经场镇的河流总体建成幸福河湖,川渝毗邻地区河流保护积极性全面激发,跨界河流治理效能大幅提升,跨界河流断面水质优良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川渝水利综合监督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重点聚焦川渝水利综合监督协作,就推动川渝两地水利综合监督体制机制建设、专家库共享、跨区域监督成果互认、水利监督人才队伍培养、水利安管人员考核管理、水利安责险推进等方面工作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一致意见。
未来,川渝两地水利部门将继续深化合作,重点聚焦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旱灾害联防联控、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数字水利协同创新等领域,共同谱写川渝水利协同发展新篇章,为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水利支撑与保障。(李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