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候鸟天堂” 共筑美好宁海湾

2025-05-13 07: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秀峰)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守护“候鸟天堂” 共筑美好宁海湾

2025年05月13日 07: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吴立高??车永波

  巡逻海岸线、清理海漂垃圾、记录候鸟日记……这段时间,浙江宁波宁海湾迎来了大批鹭鸟,宁海湾义务护鸟队的队员们忙碌起来,早出晚归开展候鸟保护监测工作,接力守护候鸟归来。

  位于象山港尾的宁海湾,岛屿星罗棋布,有着“海上千岛湖”的美誉。这里的滩涂和湿地生长着可供鸟类食用的贝类、鱼虾和浮游生物,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段,自古便是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和理想栖息地,每年都会迎来数以万计的候鸟。

  如今,“候鸟天堂”成为宁海湾的一张亮丽名片,爱鸟护鸟成为当地人的共识。大批鸟群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鸟拍鸟,护鸟不仅带来生态效益,还创造了经济效益,迁徙至此的成群候鸟成了大自然馈赠给村民的一笔独特的“财富”。

  “捕鸟人”变为“护鸟者”

  “千里烟波阔,峡前鸟接天。两屿一潮平,急音风送渡。”这是宁海湾义务护鸟队队员胡胜江描写海上鸟群的一首诗,形象地呈现了万鸟齐飞的“鸟浪”奇观。

  每天清晨,胡胜江驾驶着“浙宁渔休66009”,穿梭在宁海湾10余个岛屿间,熟练地拿着望远镜观察鸟儿和岛屿有无异常情况,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群鸟,他与它们,早已密不可分。

  “每年清明节前后,鸟儿们就会陆续飞来,你看前面狗山岛上,密密麻麻白色的就是它们。”胡胜江说。

  “早几天,我就发现了少量前来打头阵的夜鹭,这几天大白鹭和中白鹭也来了。”胡胜江说起宁海湾的候鸟,如数家珍,“根据往年经验判断,接下来牛背鹭、池鹭都将在5月底前飞抵这片海域,在这里筑巢孵蛋、哺育鸟宝宝。”

  “小时候不懂事,放学后爱爬树掏鸟蛋,与小伙伴一起张网捕鸟。”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捕鸟行为,胡胜江面露愧色。“那时不知道鸟蛋一旦被挪动,沾上了人的气息,鸟妈妈就会弃孵,甚至不再哺育已经破壳而出的幼鸟。”

  就在前几天,胡胜江驾船巡逻至横山岛附近海滩时,发现一只体长50厘米的鹭鸟被杂物缠住,发出阵阵哀鸣,他立刻上岸救下了受伤鸟。

  “沙滩要特别留意,因为一旦有破渔网被海水冲上岸,鸟类很容易被渔网缠住。”胡胜江说,他曾在铜山岛的沙滩上救助过一只缠在白色细丝渔网里的灰鹳,当时从它那虚弱的样子判断,被绑住的时间肯定不短。他停船登岛,用薄片状的石头一点点把渔网割破,看到灰鹳脱困后能安然站起来,才放心离开。

  此后,“浙宁渔休66009”上悄悄多了一把“对付”渔网的剪刀。

  不只胡胜江,在强蛟半岛,已有53名像他这样的休闲渔船“渔老大”加入护鸟队。他们中大部分人曾是“捕鸟能手”,但现在都成了“护鸟卫士”,守护宁海湾候鸟已经成为他们自发的职责。

  “宁海湾就是我们的家,这些候鸟就像是我们的家人,只有候鸟安全,大家才能安心。”“渔老大”尤国成5年前加入护鸟队,每天一早出海时都会先环岛巡查一圈,看到鸟儿们觅食、飞翔都没有异样,才放心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作为土生土长的宁海湾畔的村民,尤国成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这片海湾一到天气回暖时,就聚集起大量鸟类,那时他并不知道这群“远方的客人”从哪里来。可惜曾经缺乏环保意识,导致原本生活在这片海域的鸟类越来越少。

  “近几年,随着大家爱鸟护鸟的意识普遍增强,鸟儿又成群结队地回来了。”尤国成欣慰地咧开嘴,“我们这些‘渔老大’约定,每天宁可多绕几个道,也要把这些鸟岛巡个遍。”

  “独角戏”走向“大合唱”

  眼下,在这片充满生机的蓝湾绿岛、海滩村落间,群鸟翔集、鱼跃鸟飞的场景,成为宁海湾一幅唯美的画卷。

  “铁沙岛那边海上好像有一大群鸟,快拿望远镜看看。”一早,“生态义警”王华波就带领护鸟队员来到宁海湾海岸线巡查。“这些鸟儿很聪明,它们知道退潮后会有大量鱼虾留在浅滩,总会选择这个时间前来觅食。”王华波笑着说。

  为了看护好这片鸟类乐园,强蛟派出所成立宁海湾生态警务联勤工作室,“生态义警”带着上百名护鸟队员、网格员、志愿者共同开展公益环保活动,成为强蛟半岛候鸟保护的一股重要力量。国家电网的青年志愿者也加入进来,他们定期对宁海湾周边的供电线路和设备进行巡检,保障候鸟栖息地的照明设施、监控设备等正常运行。志愿者还深入到渔民家中、游客集中区域,开展安全用电宣传,普及电力设施保护知识,提醒大家不要在鸟类栖息地附近私拉乱接电线,避免对候鸟造成伤害。

  “现在正是夏候鸟集中孵育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刻也不敢懈怠,分组加强生态监测和巡护。”王华波说。

  生态越来越好,人鸟和谐的画面也出现在当地村民的水产养殖塘里。村民每次清塘捕鱼虾时,大量鸟类便会过来觅食,呈现出一派“漠漠水田飞白鹭”的景象,此时也是观鸟拍鸟的好时机。

  “以前总觉得鸟是在抢夺我们的鱼虾,现在鸟儿越多越开心。”养对虾的村民郑才君笑着说,鸟儿一多,游客也多,乡亲们开民宿、卖特产、做餐饮生意,腰包越来越鼓,已经把鸟儿视作吉祥如意、鱼旺年丰的象征。

  “海鸟的馈赠,让越来越多的民众自觉加入保护鸟类的行列中来。”宁海湾义务护鸟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护鸟队成立以来,成员已经从最初的12人增加到目前的153人,护鸟由原来的“独角戏”走向“大合唱”,编织起海陆联动的立体“护鸟网”。

  “好生态”带来“金饭碗”

  几年来,宁海湾义务护鸟队巡护野生鸟类的足迹遍布强蛟半岛及各村落,保护野生鸟类的意识在当地深入人心。

  监测数据显示,宁海湾野生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在护鸟队监测到的各种野生鸟类中,新发现了黑脸琵鹭、卷羽鹈鹕、红脚鹬、反嘴鹬等珍稀物种和濒危鸟类,当地的生态越来越好。

  如今,随着“候鸟天堂”的声名远播,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宁海湾。

  年过六旬的胡胜江是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村民,几年前“洗脚上岸”开起了休闲渔船,每天接送来自省内外的游客出海观光,体验捕鱼观鸟的乐趣。宁海湾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深受游客的青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地处宁海湾畔的峡山村三面环海,曾是一个偏僻的渔村,如今变身成为网红打卡村。

  “鸟飞、鱼跃、湾美”的良好生态,催热了强蛟半岛滨海乡村游。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为当地村民打开了家门口的“致富之门”。村民们纷纷投身旅游行业,将美丽生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绿色红利”。

  曾在外谋生的90后峡山村村民尤舰东,看到了生态不断向好,选择回到村里,在村东头的海边开了一家充满文艺气息的“民谣大叔”咖啡店。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数百杯咖啡香气四溢。“大家都是冲着这片蓝湾绿岛来的,时不时还有白鹭飞过,随手一拍都是朋友圈爆款!”尤舰东笑着说,眼里满是自豪。

  来自上海的葛先生一家,正是被朋友的推荐吸引至此。今年“五一”假期,他们提前在游客码头旁订下两间房,住下来感受宁海湾的生态魅力。“坐船游海湾、登鸟岛观鸟,再品尝一顿新鲜的船餐,真是太惬意了!这里的人热情好客,让我们感觉特别温暖。”葛先生对此次旅行赞不绝口。

  如今,渔村里,民宿、餐饮店、渔家乐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漫步海边游步道,“见山海”“听海”“观海”等以“海”为主题的店铺客栈错落有致,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滨海风情。据统计,宁海湾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带动农产品销售超5000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责任编辑:杨秀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