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实现内河航道网的跨水系大联通,更多内陆省份将实现“沿海化”,有利于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平陆运河三大枢纽船闸主体加快施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二通道正式通航,浙赣、赣粤、湘桂运河等工程进入论证阶段……一段时间以来,多地积极规划运河建设,新一轮运河修建热潮引发广泛关注。
运河开凿往往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是交通稳投资、促增长的重要领域。多个大型运河项目或上马开工或启动论证,从南到北沟通起多个水系,合计总投资接近万亿元。
一条条水运通道相继规划建设,拉动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启发我们思考:在陆路和航空运输日益发达的今天,为何还要大规模投资运河建设?
运河因运而建,也因运而兴。跳出运河看水运,依托运河联通工程,水运比较优势将得到更好发挥。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内河航运具有运力大、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等明显优势。以运河沟通天然河道,短期看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长期看将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比如,江淮运河全面开航后,彻底改变了淮河入长江需绕道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一举缩短航程200到600公里,每年为沿线工业企业节省5%—10%的物流成本,还可减少碳排放近180万吨。可以说,通过开凿人工运河,打通内河航运“堵点”,既能提升运河的综合效益,也有助于释放水运的巨大潜力。
跳出水运看现代物流体系,借助运河“穿针引线”,内陆地区将实现“通江达海”,更好畅通实体经济“经络”。以平陆运河为例,它建成贯通后,广西将盘活自身港口资源,实现大部分河流就近向南入海,货物从南宁经平陆运河至钦州港出海,运输距离大幅缩短。从一隅看全局,通过开发建设运河,逐步实现内河航道网的跨水系大联通,更多内陆省份将实现“沿海化”,有利于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