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树名木留住绿意乡愁

2024-04-24 09:26 来源:农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金金)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保护古树名木留住绿意乡愁

2024年04月24日 09:26   来源:农民日报   孙现富

  又是一年植绿时。植绿,还要护绿。古树名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寄托着人们的乡愁情思,延续着优质的生物基因。国家林草局2022年9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包括散生122.13万株和群状386.06万株。这些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的活化石有着宝贵的历史、文化、科学、生态、景观和经济价值,是不可再生的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笔者注意到,近年来,各地在古树名木保护上做了许多积极探索。以古树名木资源丰富的北京为例,当地通过建设古树主题公园、古树乡村、古树街巷、古树社区等,实现了从单一保护树木本体,到统筹保护周边生境的根本性转变,不仅扩展了古树名木的生长空间,还为市民亲近古树创造了更多更便捷的条件,让古树“活起来”。数字产业发展较快的浙江省开发上线“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监管平台”,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古树名木信息一表管理、一图尽览、一键查询。四川省高质量推进蜀道翠云廊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针对翠云廊古柏的特殊性,全面开展信息化管理,坚持“一树一档”,建立蜀道古柏立体化、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并接入地方森林公安平台,形成了底数摸清、动态监测、全方位防范的保护管理体系。古树名木保护,既要有“人管”,更要有“法治”。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时,专门增设保护古树名木条款,成为国家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里程碑。湖南、广东、山东等地纷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古树名木保护法规和养护管理标准。

  可喜变化的背后也有隐忧,当前古树名木面临着很多挑战。这种挑战既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病虫害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还有对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责任不清等人为因素,非法伐木、肆意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更是难以挽回的。种树护树,不显山、不露水,是不折不扣的潜绩。是否甘做种树者、护树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把尺子。古树名木,看似只是一个植物实体,其实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历史,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桥梁。保护古树名木不仅是对历史和自然的尊重,更是对后代和地球的责任,需要强化认识,形成共识,营造爱护古树名木的社会氛围。

  或许有人会问,保护这些古树名木能得到什么?保护是否意味着一味“守成”?笔者以为,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并不矛盾,我们保护古树名木,是为了今人乃至后人更好地享受其带来的红利,而享受这种红利的前提则是做好保护工作,二者应该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

  为此,要通过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古树、爱护古树,与古树相存相依、共生共荣的新风尚。一方面,各地可以实行挂牌保护,针对普查中发现的长势衰弱和濒危古树名木,积极指导推动各地及时开展抢救复壮,依托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完善古树名木数据库,形成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格局。另一方面,各地可以将本级古树名木的资源普查、认定、抢救、复壮、养护、科研等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统筹整合相关资金,全力保障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资金需求。此外,还要明确管护责任和主体,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保护法律责任,加强保护管理和宣传,形成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长效机制,让保护者担起责任,让违法者受到严惩。

(责任编辑:魏金金)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