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以更大决心把垃圾分类推向深入

2019年07月02日 07:10   来源:广州日报   广 言

  广 言

  垃圾分类,是改善生活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被喻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而广州正加快创建一批样板小区和示范村,着力打造城乡垃圾分类处理的广州样本。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垃圾分类在全国各地刮起了一阵“时尚旋风”。

  一部垃圾处理的变迁史,折射出一部城市治理的发展史。因为,垃圾问题和都市生活息息相关。在大规模城市建设和人群聚集中,垃圾才成为引发污染和疾病的源头。同时,妥善的垃圾处理构成了都市生活的要件。所以,早期现代主义文学才会把拾荒者形象确立为现代性发端的标志。从这个角度而言,垃圾分类处理既是城市文明的进步,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成效初显。这方面,广州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广州率先推广“定时定点”模式,督促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2015年,广州成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去年7月1日,广州又率先出台施行《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首部地方性法规。经过多年努力,广州已构建起1部法规、2部办法、3项经济激励配套政策和12项工作指引所组成的“1+2+3+12”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更干净、更整洁的城乡环境背后,是生活垃圾分类在广州全面推进、深入开展的生动实践。今年,垃圾分类被列入广州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而用心用情办好这件实事,仍要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更大决心把广州垃圾分类工作推向深入。

  一是引导再深入。这就是说,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不要简单地强调垃圾分类如何重要,而要在具体怎么分类、怎么处理上提供明确指引。垃圾分类需要人人参与,很多市民都深有同感。可有了意识是一方面,能不能取得成效,关键看行动。这时候,引导效果要更多体现在懂分类、会分类上,也只有超越了口号宣传层面,“我要分类”的自觉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二是配套再完善。这些年,广州垃圾分类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完善配套。比如一些市民在家里建立处理设施,将厨余垃圾打碎后排到下水管道冲走;而在菜市场和社区,政府会配备小型处理设施,就近将垃圾处理成有机肥料。有效的垃圾分类,离不开完善的配套建设。当前,从垃圾收集、清运到末端处理的各个环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智能分类回收等新设备广泛应用,给垃圾分类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多向新技术要方法、要效率,看似麻烦的垃圾分类同样能简单轻松、精准高效。

  三是监督再加力。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公共事业,相比于欧美国家,我国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晚,一些不成熟、不适应、不习惯的问题仍然存在。除了依靠公众自觉,必要的惩处措施得尽快明确。本质上讲,垃圾分类是行为规范,如何规范行为?在于奖惩明确、赏罚分明。接下来,广州要把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督导检查制度和第三方评估制度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常态化执法对垃圾分类不合格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予以处置。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更是新规矩。谁都明白,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已到了等不起慢不得的时候,拖延往复都将造成巨大的环境代价。但只要人人出一份力、尽一份心,那么再多困难和阻碍都能在推进中解决、在发展中克服。

(责任编辑:杨秀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