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面孔角逐大闸蟹“奥斯卡奖”

2025-11-11 16:37 来源:新民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佟明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新面孔角逐大闸蟹“奥斯卡奖”

2025年11月11日 16:37   来源:新民晚报   郜阳

量量“身高体重”,看看“青背白肚”,摸摸“大长腿”……在上海王宝和大酒店,一年一度的“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暨上海海洋大学蟹文化节如约而至。

俗语说“立冬补冬,补嘴空”,今年立冬已过,凉爽的秋风比往年来得更晚些,却也吹来了品蟹的最佳时节。

今天上午,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山东、山西、贵州、宁夏、辽宁等地近150家单位选送的近4000只河蟹在沪角逐全国河蟹产业界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奖”,新一届“蟹王”“蟹后”将在下午“加冕”。

全国河蟹的丰收年

连续两年遭遇高温侵袭,各地大闸蟹蜕壳和最佳育肥温度延后,性成熟比常年延迟20天左右。“晚熟”成了这两年全国大闸蟹产业的共同特征。

与去年高温“突然袭击”不同,今年各地对高温已有心理准备,纷纷在技术和管理上提早布局,比如,种植多种水草特别是耐高温水草,营造“水下森林”,为大闸蟹撑起“遮阳伞”;加强水质调控,保持水体适当透明度,缓解高温天气下大闸蟹的不适感。

尽管今年“秋老虎”持续发威,部分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蟹”,但由于前期工作扎实、预防措施到位,高温已难撼动今年全国河蟹丰收大势。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成辉透露,总体来看,今年大闸蟹产量、规格和品质整体好于去年。

塞上湖蟹的首秀场

今年,宁夏贺兰县5家企业首次参赛。宁夏地处西北内陆,盐碱地面积广阔,蕴含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年初,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与宁夏蓝茵盐碱地渔业研究院等单位合作,派驻科研人员构建贺兰县耐盐碱大闸蟹新品系的选育奠基群体,分析养殖水体的水质参数和大闸蟹品质参数,筛选影响贺兰大闸蟹品质的理化因子,为当地大闸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后续,团队还将聚焦“品种—水质—品质—品牌”,推动研究成果在贺兰基地更多应用,助力构建“塞上湖蟹”品牌体系,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由于长期的地理适应性,我国大闸蟹形成了长江、黄河和辽河水系三大地理群体和自然分布区。辽河水系大闸蟹在成蟹阶段比长江水系大闸蟹少蜕一次壳,因而提前一个月左右上市,精准填补了中秋、国庆双节的市场空窗。不过,其平均规格普遍小于长江水系大闸蟹,且由于上市早,全国河蟹大赛时已基本接近销售尾声。近年,随着河蟹养殖技术不断发展,曾经北方的小个子大闸蟹也变得更大更强。今年,辽河水系大闸蟹首次参赛,“大闸蟹‘三兄弟’相聚上海滩,充分证明全国河蟹大赛广泛的影响力和强大的向心力。”王成辉表示。

沪产好蟹的黄金期

自2010年启动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来,上海河蟹形成了崇明、松江、宝山和浦东四足鼎立,青浦、金山两翼协同的产业格局,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精品化发展之路。

今年,上海持续高温天数破近百年纪录,但河蟹产业依托科技创新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通过构建“水下森林”和“水下草原”、优化养殖空间配置池底增氧“新风系统”,有效缓解了高温的影响。通过养殖后期强化育肥,膏满肉甜、高品质的沪产大闸蟹近期批量上市。“好蟹不怕晚”,现在正是品蟹黄金期,你有没有食指大动呢?

为了延续蟹文化节的品牌优势,发挥全国河蟹大赛服务产业发展、促进交流合作、传播河蟹文化的作用,明天起上海海洋大学还将与青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全国河蟹大赛青浦行活动,为全国河蟹大赛获奖单位提供展示和推介平台。届时,将发布《长三角优质河蟹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也会有更多优质河蟹与市民“见面”。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