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成了丰收地 奔盛草业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

2025-08-26 07:33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冬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盐碱地成了丰收地 奔盛草业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

2025年08月26日 07:33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盐碱地成了丰收地——奔盛草业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

□ 本报记者 石 晶

走进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里,紫花苜蓿茂盛生长,燕麦草犹如巨幅绿毯披覆大地,大型指针式水肥一体化喷灌机在给农作物喷洒浇水。

自2020年成立以来,奔盛草业采用农业机械化种植方式,开展盐碱地治理改良,进行农业数字化管理,推动科技产学研落地,逐步成长为一家成熟的农业现代化企业。目前,公司拥有近7万亩饲草基地,种植苜蓿、燕麦、土豆、玉米等多种作物,建成饲草料贮藏库、农资贮藏库、农机库共1.8万多平方米,牧草种子晾晒及青贮堆储场5万多平方米。2024年,公司生产草产品近5万吨,年产值近7000万元。

培育良种

在奔盛草业位于德令哈市尕海镇陶哈村的苜蓿饲草种植区,自走式割草机在收割今年的第二茬苜蓿。收割机经过的地方,一片片青草割倒后铺展在地,等待晾晒后进行打捆入库。“近年来,公司通过种植苜蓿等优质饲草对德令哈市的盐碱地进行改良,取得了显著成果。”奔盛草业董事长鲍奎说。

“公司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但我们善于把握机会寻求突破。”鲍奎介绍,德令哈市地处柴达木盆地,常年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土地盐碱化严重,不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当地土地面积普遍较大且较为平坦,比较适宜现代化大型农机高效作业。公司抓住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开展饲草种植。”鲍奎说。

奔盛草业在德令哈市进行饲草种植的第一年,出苗率低,草种几乎颗粒无收。鲍奎介绍,“由于当地土地盐碱化严重,传统草种难以存活,我们只能调整发展思路,寻找更加适合的种苗。”公司与科研院校进行深度合作,构建起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开展耐盐碱草种的选育工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公司以青海本土优势草种资源为基础,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筛选和改良,培育出多个适应当地盐碱地环境的草种。这些草种不仅耐盐碱能力强,而且生长快、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

经过研究,奔盛草业筛选出8个盐碱地适生饲草品种,年均改良盐碱地超万亩,将耕层土壤含盐量降低40%至50%。2024年,公司实现“牧草之王”苜蓿一年三收,苜蓿青干草亩年产超700公斤,燕麦草亩年产近400公斤,饲草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奔盛草业持续推进盐碱地改良,让盐碱地变种植基地。目前,公司已陆续改良轻度盐碱地近3万亩,改良中重度盐碱地超2.5万亩。

智慧耕地

奔盛草业的机械设备库内,停放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农机设备。“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生产,拥有大马力拖拉机、深耕翻犁、精量播种机、自动打捆机等生产机械200多台。”奔盛草业总经理傅云洁介绍,公司已经实现从种植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奔盛草业立足自身业务,将先进技术运用到生产中,不断优化盐碱化治理的“智慧”模式。

目前,公司累计投资近8000万元购买各类现代化农机设备,使用专业农机装备并搭载北斗导航系统进行生产和种植管理,采用手机APP进行管理操控,同时将无人机巡田、田间气象站等信息化手段综合运用到生产中。

借助先进设备,奔盛草业让智慧耕地成为现实,让员工更加轻松地工作。

在位于尕海镇陶哈村的万亩饲草基地里,喷灌机技术员雷登峰正使用手机APP远程操控喷灌机。他只需选择喷灌机编号并按下启动键,几公里外的喷灌机就开始启动对土地进行喷灌浇水。“一台指针式水肥一体化喷灌机的机械臂覆盖半径近600米,‘走’一圈可以浇灌约1200亩耕地。我一个人可以同时操作28台机器。”雷登峰说。

在耕种过程中,奔盛草业结合遇到的问题创新种植技术,通过工程改良盐碱化草地和盐碱地,平整土地后进行水利设施建设。公司科研团队根据“以种适地、以地适种”原则,以稳产提效、用地养地为目的,针对中轻度盐碱地和重度盐碱地采取不同改良模式,应用水肥耦合技术,将每亩盐碱地产值提升3倍至4倍。

依托农业农村部西北耕地保育与边际土地改良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德令哈市高品质饲草研发中心等平台,奔盛草业在盐碱地上采用综合性改良技术,使土壤含水量提高15%左右,盐碱地燕麦出苗率提高至85%以上,肥料利用率提升至75%左右。

同时,通过应用新技术,奔盛草业改善了当地土壤耕层结构,增加了土壤通透性,促进植物根系对水肥的吸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养分转化效率。

“农业回报周期长,投入资金多,土地沙化、盐碱化治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将继续探索,持续创新,用更多新技术推动荒漠变绿洲,促进草牧业现代化发展。”傅云洁说。

赢得市场

德令哈市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这些传统农业中的劣势,反而成为晒制青干草的优势。“饲草收割后需要在短时间内晒干,晾晒时间越短,越能快速锁住饲草中富含的营养物质。”鲍奎介绍,德令哈市饲草晒制青干草时长为3天至4天,而相邻的省份则需要15天左右,这让当地饲草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竞争优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需求的增加,奔盛草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优质饲草是保障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公司生产的高品质饲草主要销往云南、甘肃、宁夏和西藏等地,用于奶牛饲养和肉牛养殖。”傅云洁说,捆装青干草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每年秋季收割期,收购商上门收购,饲草晒干后就立即装车发货。公司今年收获的青干草产量预计达4.5万吨,市场价格与去年相比每吨可提高100元以上。

饲草品质好不好,市场说了算。“牛吃苜蓿草相当于人吃肉,能补充蛋白质;吃燕麦草相当于人吃菜,能补充纤维和其他营养物质。”甘肃省张掖市饲草采购商叶长武告诉记者:“多年来,我跑遍了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收购青干草,将其供给大型牛羊养殖企业。经过对比后发现,青海产区生产的苜蓿青干草和燕麦青干草等产品的粗蛋白含量、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均处于较高水平,营养价值高,获得下游牛羊养殖企业的认可。”

如今,随着公司规模持续扩大,奔盛草业构建了“科研+企业+基地+示范户”的体系,初步建立起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主导的现代饲草产业模式。

“在经营过程中,我们注重优化合作模式,与当地村集体实现互利双赢。公司已与当地十几个村集体签订产业发展联合经营协议,每年为各个村集体和村民发放地租、经营分红累计500多万元,为农民发放工资300多万元,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结合。”傅云洁说。

(责任编辑:李冬阳)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