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产业“风向标”是如何炼成的?

2025-05-16 07:12 来源:国际商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婉莹)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食品产业“风向标”是如何炼成的?

2025年05月16日 07:12   来源:国际商报   

  从“中原粮仓”到“世界餐桌”,从“制造工厂”到“创新策源地”,从区域性节会到中国食品行业的“风向标”……这是一座城市与其支柱性产业相长共生的真实写照。5月16日—18日,第二十二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将如期举办,产业发展与行业盛会相互赋能的故事将再度上演。

  产业基础:

  从“中原粮仓”到“全球餐桌”

  漫步漯河,中国食品名城的魅力扑面而来。近年来,漯河市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坚持食品工业、食品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四篇文章一起做,食品产业规模占全国1/50、全省1/5,培育出了肉类加工、休闲食品等六大产业集群,成为河南省万亿级食品产业的重要支撑。

  目前,漯河市食品企业超过7000家,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产品涵盖18个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麻辣面制品、火腿肠、冷鲜肉单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双汇发展、全国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卫龙美味等一批龙头企业在这里发展壮大;中粮集团、美国嘉吉、可口可乐、泰国正大等21家世界500强、32家全国500强、75家行业龙头在这里集聚。

  创新引擎:

  科学实验室赋能食品产业发展

  位于漯河市的中原食品实验室,是河南唯一的食品类省级实验室。作为全国食品科技创新的“最强大脑”,这里汇聚了14名院士,已突破32项关键技术,发布40项代表性成果,正在成为全国食品研发的“策源地”。

  “我们实行‘企业下单、科学家接单’模式,先后开展了100多项课题研究,和省内外34家企业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和42家企业成立了成果转化基地,和法国路易达孚、泰国正大集团、双汇集团等一批国际食品巨头共建了协同创新中心,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食品科技创新高地。”中原食品实验室副主任陈历水表示。

  据了解,本届食博会上,中原食品实验室将联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机构发布营养健康领域最新成果,共同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加强食品领域的国际交流。这种“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正通过食博会加速成果转化,去年发布的25项科研成果已有部分转化为生产力,有力推动了食品产业向着营养健康升级转型。

  生态构建:

  从全链整合到会展经济的进阶

  目前,漯河完善的绿色食品全产业生态已然形成。据了解,漯河市坚持“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发展模式,接续实施产业链延伸、价值链跃升、供应链优化工程。上游形成了规模化优质小麦、辣椒种植基地及生猪养殖集群;中游培育了冷链肉制品、预制菜、休闲食品、功能食品、食品辅料、食品包装产业集群。

  同时,漯河市布局了研发、设计、检测、包装、物流、电商、会展等配套产业。电商日均处理快递超2000万单,建成了豫中南最大快递分拨中心;以“食博会+”引领会展经济,正在加速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全市冷库容量占全省的20%、冷链在线车辆占全省60%,被评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如今的食博会形成了“会展经济+产业智库”的独特生态,构建了三大价值平台:作为权威数据发布平台,连续多年发布全国食品工业实时运行数据;作为学术策源平台,吸引了一批国内顶级专家开展学术交流;作为资源汇聚平台,整合国内外大型采购团、领先的食品机械设备、跨国企业的客商资源。

  从一粒小麦到一包辣条,从实验室烧杯到“世界餐桌”,漯河食博会的成长,映射出中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历经20多年发展,这座中国食品名城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为全球食品产业注入中原风味。

  (杜元钊 杨晓卉)

(责任编辑:王婉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