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冰的商机

2024-07-07 07:3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炎炎夏日,将饮料倒在晶莹剔透、堆得高高的冰块里啜饮,成为很多人消暑的打开方式。一口下去,神清气爽。

  最近,很多便利店在出售一种装冰块的塑料杯,你可以将咖啡、可乐、果汁、鸡尾酒等饮料倒进冰杯,瞬间喜提一杯自制夏日特饮。先别急着喝完,把它放在工位上,打开电脑,来一张合影,再配点抒情小文案,一条夏日风情满满的“朋友圈”就出炉了。

  饮料与冰杯,是一对好“搭子”。在经济学里,替代品与互补品是一对重要概念。比如,苹果价格高的时候,人们就会多买橘子来替代,这两种常见水果就是一组替代品。而打印机与墨盒、剃须刀与刀片、咖啡机与胶囊就属于互补品。

  此前,市场上也有类似降温产品,如不锈钢“冰块”等,但事先要放在冰箱里冷却,不适合顶着大太阳出门在外的上班族。这届年轻人,要的就是即时满足感:加班熬夜突然想吃麻辣烫分分钟下单叫外卖,想换个心情去“班味”寻常周末也能来一场“特种兵”旅游。冰杯出现后,几秒钟就能带来一杯沁人心脾的冰饮。

  曾经,国人对热水的执着是出了名的。这些年,咖啡、奶茶等现制饮品俘获无数年轻人的心,店里点单或网上下单时,商家都会问一句“冰的还是常温的”“正常冰还是少冰”。酷暑难耐,很多人喜欢点上一杯加冰的现制饮品。

  压力给到瓶装饮料厂商。看见便利店里挂着醒目品牌标识的冰柜了吗?饮料商显然也想努力满足消费者喝冰饮的需求,把顾客从现制饮品店拉回来。但人们很快发现:冰柜里拿出来的饮料,没多久就失去了冰爽口感。

  冰杯的出现,弥补了瓶装饮料“冰力”不足的缺憾。买一瓶你喜欢的饮料,直接倒在原味冰杯里,就可以美滋滋喝起来。有的冰杯干脆放好了柠檬等配料,摇一摇,喝一口,并不比现制饮品逊色多少。

  冰杯替代了不锈钢“冰块”,提供了一种即时可得的冷却方式,可以和任何你喜欢的饮品“混搭”,变幻出万千姿态,限制你的只有想象力。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动手DIY,调配制作饮料过程中满满的仪式感,加上冰杯的造型颇有设计感,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分享、传播的欲望,通过社交平台进一步“种草”,带火了冰杯销售。

  冰杯流行的背后,与饮料品牌商的推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用过胶囊式咖啡机的人都知道,卖咖啡胶囊才是商家最赚钱的地方。通过把冰杯与瓶装饮料捆绑在一起,形成了商品之间的互补效应,不仅能够刺激自家产品的销售,而且开辟了饮料行业新的细分赛道。饮料厂商也因此拥有了与现制饮品店抗衡的巨大竞争力。

  不少厂商趁热打铁,顺势推出柠檬水果冰杯、草莓水果冰杯等差异化产品,甚至还与浓缩咖啡、洋酒、乳饮料、乌龙茶等搭配在一起做成“组合套餐”,试水高端市场。

  事实上,冰杯在日韩等国家已经风靡多年,相比国外冰杯的火热消费势头,尚处于起步期的我国冰杯市场拥有更多想象空间。“百搭”的冰杯能玩出多少花样?不妨拭目以待。(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杜 铭)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施晓娟)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食品 > 食品行业动态 > 正文
中经搜索

一杯冰的商机

2024年07月07日 07:3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炎炎夏日,将饮料倒在晶莹剔透、堆得高高的冰块里啜饮,成为很多人消暑的打开方式。一口下去,神清气爽。

  最近,很多便利店在出售一种装冰块的塑料杯,你可以将咖啡、可乐、果汁、鸡尾酒等饮料倒进冰杯,瞬间喜提一杯自制夏日特饮。先别急着喝完,把它放在工位上,打开电脑,来一张合影,再配点抒情小文案,一条夏日风情满满的“朋友圈”就出炉了。

  饮料与冰杯,是一对好“搭子”。在经济学里,替代品与互补品是一对重要概念。比如,苹果价格高的时候,人们就会多买橘子来替代,这两种常见水果就是一组替代品。而打印机与墨盒、剃须刀与刀片、咖啡机与胶囊就属于互补品。

  此前,市场上也有类似降温产品,如不锈钢“冰块”等,但事先要放在冰箱里冷却,不适合顶着大太阳出门在外的上班族。这届年轻人,要的就是即时满足感:加班熬夜突然想吃麻辣烫分分钟下单叫外卖,想换个心情去“班味”寻常周末也能来一场“特种兵”旅游。冰杯出现后,几秒钟就能带来一杯沁人心脾的冰饮。

  曾经,国人对热水的执着是出了名的。这些年,咖啡、奶茶等现制饮品俘获无数年轻人的心,店里点单或网上下单时,商家都会问一句“冰的还是常温的”“正常冰还是少冰”。酷暑难耐,很多人喜欢点上一杯加冰的现制饮品。

  压力给到瓶装饮料厂商。看见便利店里挂着醒目品牌标识的冰柜了吗?饮料商显然也想努力满足消费者喝冰饮的需求,把顾客从现制饮品店拉回来。但人们很快发现:冰柜里拿出来的饮料,没多久就失去了冰爽口感。

  冰杯的出现,弥补了瓶装饮料“冰力”不足的缺憾。买一瓶你喜欢的饮料,直接倒在原味冰杯里,就可以美滋滋喝起来。有的冰杯干脆放好了柠檬等配料,摇一摇,喝一口,并不比现制饮品逊色多少。

  冰杯替代了不锈钢“冰块”,提供了一种即时可得的冷却方式,可以和任何你喜欢的饮品“混搭”,变幻出万千姿态,限制你的只有想象力。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动手DIY,调配制作饮料过程中满满的仪式感,加上冰杯的造型颇有设计感,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分享、传播的欲望,通过社交平台进一步“种草”,带火了冰杯销售。

  冰杯流行的背后,与饮料品牌商的推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用过胶囊式咖啡机的人都知道,卖咖啡胶囊才是商家最赚钱的地方。通过把冰杯与瓶装饮料捆绑在一起,形成了商品之间的互补效应,不仅能够刺激自家产品的销售,而且开辟了饮料行业新的细分赛道。饮料厂商也因此拥有了与现制饮品店抗衡的巨大竞争力。

  不少厂商趁热打铁,顺势推出柠檬水果冰杯、草莓水果冰杯等差异化产品,甚至还与浓缩咖啡、洋酒、乳饮料、乌龙茶等搭配在一起做成“组合套餐”,试水高端市场。

  事实上,冰杯在日韩等国家已经风靡多年,相比国外冰杯的火热消费势头,尚处于起步期的我国冰杯市场拥有更多想象空间。“百搭”的冰杯能玩出多少花样?不妨拭目以待。(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杜 铭)

(责任编辑:施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