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元刚发言。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影
9月29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主办,食品安全联盟、中国经济网承办的“提升餐饮质量 制止餐饮浪费”主题活动在京举办。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元刚在活动中介绍了宁波市关于“开展‘红黑榜’社会公示,压实餐饮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经验。
为有效落实餐饮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解决日常监管中常见的环境卫生脏乱差、消毒保洁不到位、从业人员未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等突出问题,陈元刚介绍,宁波市自2019年6月开展餐饮“红黑榜”社会公示试点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共发布餐饮“红黑榜”182期,上红榜单位527家,上黑榜单位419家,完成整改单位386家。宁波市餐饮“红黑榜”公示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取得明显成效,该做法已在浙江全省推广。
扶优汰劣,助推餐饮单位主动落实主体责任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宁波市餐饮“红黑榜”社会公示将环境卫生优良、设施设备齐全、食品安全制度执行到位的餐饮单位作为“红榜”对象,将环境脏乱差、设施设备不全、未有效落实食品安全制度的餐饮单位作为“黑榜”对象,定期评定,通过新媒体及时公布,形成鲜明对比。
“红黑榜并非一成不变,一旦发现’红榜’餐饮单位存在卫生条件变差、未按要求进行餐饮具消毒、销售过期食品等违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撤销其’红榜’资格。对于列入’黑榜’的餐饮单位,经过积极整改,提升食品安全规范水平后,也可实现由’黑’转’红’。”陈元刚介绍。
在陈元刚看来,餐饮“红黑榜”社会公示的推出,有效助推其主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多家列入“黑榜”的餐饮业主通过朋友圈、公众号留言等方式主动发表致歉声明并积极整改,还有部分业主甚至对后厨重新装修,力争早日登上“红榜”。
展示后厨,消费导向倒逼餐饮单位积极整改
在宁波市餐饮“红黑榜”社会公示推出后,成为曝光对象所在街区周边居民选择就餐的“消费导向”,不仅方便消费者选择就餐单位,同时提高民众对餐饮食品安全工作的关注度,政府部门公众微信号的关注量也因此大增。
据陈元刚介绍,宁波市奉化区联手“掌上奉化”新媒体,以网络直播的方式直击外卖后厨,集中曝光6家网络订餐销量靠前的外卖店,短短几天,就获得5.3万的点击量;宁波大学周边的云创小镇餐饮一条街作为全市餐饮消费“网红街区”,发榜后引起大学园区几万学生以及全城吃货们轰动,纷纷转载;消费者用行动投出自己的票,规范经营的餐饮单位因此生意红火,而违法违规操作的餐饮单位不仅要停业整顿,生意更是一落千丈。
以点带面,餐饮行业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餐饮红黑榜社会公示实施后,基层监管人员感触最深的是:检查10次,不如曝光1次。餐饮红黑榜社会公示有效解决日常监管中整改效果不持久易反复的问题。”陈元刚感慨道。
据了解,宁波市全市因地制宜,根据辖区特点及民众关注焦点、社会热点有的放矢地发布本地“红黑榜”, 特别是在餐饮“红黑榜”中加入“文明就餐”、“制止餐饮浪费”等相关内容。有的地区“主攻”餐饮街区和商业综合体,有的地区侧重于景区餐饮和农家乐,部分地区突出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还有的地区则直击网络订餐、“网红店”后厨。真正起到“曝光一家,整改一批,教育一片”的功效。
比学赶超,助力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据陈元刚介绍,宁波市还通过公布校园餐饮“红黑榜”,组织全市学校向先进看齐。2020年春季开学以来,全市83家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入“红榜”,2家校园周边餐饮单位入“黑榜”。通过优秀学校食堂示范作用,使得落后学校找到差距与不足,广大师生的饮食就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家长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陈元刚表示,接下来宁波市将着力完善餐饮“红黑榜”社会公示做法,进一步创新思路,借力信息化技术拓展结果应用,努力为全国“提升餐饮质量,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提供宁波经验。
(责任编辑:刘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