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食品 > 食品行业动态 > 正文
中经搜索

揭穿“大麦青汁”里的那些忽悠

2015年11月24日 07:42   来源:新京报   高级会员 科学松鼠会成员

  饮食中的膳食纤维的确对人体有益,不过要它“排除肠道内毒素”只是一厢情愿。更重要的是,如果大麦青汁是经过过滤的,其中的纤维很少,即使是直接打成的粉,所获得的膳食纤维跟人体需求相比也是杯水车薪。

  网购平台上一种“大麦青汁”火热起来。最初是海淘而来,后来日本厂商在中国建厂生产了。所谓“大麦青汁”,是将长到20至30公分时的大麦幼苗打成汁或干燥成粉。“大麦若叶青汁粉”则还加了甘薯嫩叶、甘蓝嫩叶以及青橘等天然植物,宣传有排毒、改善酸性体质、减肥等功效。

  “大麦青汁”可以称得上“小麦草疗法”的日本版。小麦草疗法是美国人安·威格莫尔创立的,依据《圣经》记载,“安大师”认为“吃草可以治病”,喝小麦草汁能让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加,还能清除毒素。小麦草疗法在美国有不少追随者,也有一些科学家对其功效进行过研究。不过,迄今为止,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证据,也就只能是一种“功能靠脑补,证据靠相信”的替代疗法。

  跟小麦草相比,“大麦青汁”只是把小麦换成了大麦,并且采用现代技术增加了“干粉”的产品形态,宣称的功效和原理跟小麦草如出一辙:“利用富含的食物纤维排除肠道内毒素”,“利用叶绿素净化血液、消炎杀菌、排除重金属和药物毒素”,“利用SOD等活性酶排解农药、化学毒素”,“用钙、钾等大量矿物质碱性离子中和体内酸性毒素”等等。真的如此吗?我们一一揭穿它:

  首先,饮食中的膳食纤维的确对人体有益,不过要它“排除肠道内毒素”只是一厢情愿。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带走一些胆固醇,不过胆固醇也不能称为毒素。更重要的是,如果大麦青汁是经过过滤的,其中的纤维很少,即使是直接打成的粉,所获得的膳食纤维跟人体需求相比也是杯水车薪——按照营养学上的推荐,成人每天应摄入的膳食纤维在25克以上,而大麦青汁的服用量每天不超过几克,而且纤维素只是其成分之一。

  其次,“叶绿素净化血液”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曾有过一些研究探索口服叶绿素对健康的作用,但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足以做出判断”。

  另外,所谓“SOD等活性酶排解农药、化学毒素”,更是胡说八道。通常所说的酶是蛋白质,吃到肚子里要经过胃酸和消化液的洗礼还能保持活性的话早已被科学家们当宝贝研究了,不会如此默默无闻。SOD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即使在完全的活性状态下也只对超氧化物起作用,对于农药和化学毒素无能为力。

  再者,“酸性体质致病”本来就是伪科学宣传,“食物酸碱性”也是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分类。人体有精密的酸碱调节体系,不管是什么食物,都无法改变身体的酸碱性。

  因此,不管是小麦草还是大麦青汁,这类产品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基本上不会有害”。它们毕竟来自于绿色食物,也会含有较多维生素、纤维素以及矿物质。只不过,它们有,其他的绿色植物中也同样有。跟许多常规的绿色蔬菜相比,它们不见得更多,也没有任何优越的地方。所以,即便是不差钱,还是用来买各种绿色蔬菜直接吃吧——经济、实惠,对健康的作用还要好得多。

  □云无心(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

(责任编辑:韩肖)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