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月1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一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促进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包括到2027年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至10%,突破一批铜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关键工艺和高端新材料,培育一批优质企业等。
铜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铜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精炼铜、铜加工材产量世界第一,分别约为1364万吨、2350万吨,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布局逐步优化,氧气底吹炼铜、“双侧吹”+多强顶吹连续炼铜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铜冶炼单位能耗较2020年下降约27%;培育1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涌现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但也要看到,我国铜产业发展还面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产业结构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出台《实施方案》,旨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充分发挥我国铜产业基础好、市场规模大等优势,加快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原料保障方面,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至10%,再生铜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方面,突破一批铜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关键工艺和高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升级方面,培育一批优质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