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亿利洁能拟16亿收购化工资产 油价大涨上市公司掘金煤制乙二醇

2018年08月14日 07:3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肖达明 实习编辑 魏官红

  “油到丝,丝到衣”,作为聚酯领域的上游,乙二醇产品的国内需求量巨大。国内乙二醇表观消费量全球第一,但进口依赖度超过六成,主流技术及成本落后于海外。

  由于成本及技术发展的变化,国外“油制乙二醇”的地位正在被国内“煤制乙二醇”追击,近年众多A股上市公司布局可见一二。近日,亿利洁能宣布拟投资16亿元收购关联方培育多年的煤制乙二醇项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此次收购的两家企业中,首要标的资产是鄂尔多斯市新杭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杭公司)煤制乙二醇项目,另外一家企业鄂尔多斯市亿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鼎公司)则是与新杭公司联系紧密的供应商。

  试图借中国“富煤”带来的成本优势夺回乙二醇市场的企业并不鲜见。从近年来投资煤制乙二醇的企业产能来看,新杭公司运营的第一期乙二醇项目产能达60万吨,超过另一家上市公司华鲁恒升(600426,SH)50万吨项目规模。

  拟16.34亿元收购乙二醇资产

  亿利洁能8月13日公告显示,拟以现金方式向控股股东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利集团)收购亿鼎公司60%股权,向西部新时代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新时代)收购其持有的新杭公司75.19%股权。西部新时代也是亿利洁能的关联方,亿利洁能持有西部新时代35%股权,亿利集团持有西部新时代15%的股权。

  此次收购以账面净资产为转让依据,新杭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为9.1亿元,亿鼎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为15.84亿元,按照股权比例计算即新杭公司相应股权收购价格为6.8亿元,亿鼎公司相应股权收购价格为9.5亿元,合计16.34亿元。

  新杭公司是乙二醇项目的经营主体,这意味着若收购成功,上市公司将首次注入乙二醇业务。纵观亿利洁能的多次资本运作,其看重的资产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大股东层面培育成熟后筹划注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发现,新杭公司已在西部新时代“孵化”了多年。

  一份债券评级报告显示,亿利洁能截至2017年3月末对外担保金额14.5亿元,占期末净资产的比重为9.63%,均无反担保措施,其中对新杭公司担保金额合计13亿元,对西部新时代担保金额1.5亿元。

  作为新杭公司的主要控股方,西部新时代主要从事乙二醇和甲醇等化工产品产销及贸易业务,该公司2015~2016年利润总额分别为-78.15万元和242.26万元,侧面说明当时新杭公司盈利水平较低,当时评级公司认为其面临一定或有负债风险。

  新杭公司因经营资金需要先后两次向租赁公司申请融资租赁,亿利洁能都参与了担保,而两项担保期限被协商延长16个月至2020年1月份。相关信息显示,这一融资租赁目的是为满足年产60万吨乙二醇项目一期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相关人士向记者确认,此次收购的资产主要内容正是这一60万吨项目。

  新杭公司的一个重要供应商正是亿鼎公司,亿鼎公司项目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氢气都为新杭公司生产所需,氮气则又可制成碳基复混肥供关联方土地修复业务用。

  记者了解到,由于亿鼎公司是亿利洁能的关联方,又是新杭公司的供应商,若单纯收购新杭公司,将导致上市公司未来形成大笔关联交易,为公司业务独立性留下隐患。香颂资本的沈萌告诉记者,上市公司要求“三独立五分开”,具有独立的生产、销售、供应系统。

  油价上涨煤制乙二醇受追捧

  2015年、2016年经营情况不佳的西部新时代2017年净利润达到6680万元。新杭公司2017年净利润为5815万元,截至2018年5月31日净利润达到了1.42亿元,增长迅速。

  记者了解到,亿利洁能选择在此时收购新杭公司的背后有多重因素。一方面,新杭公司已经产生了一定盈利成果;另一方面,就市场而言,记者了解到,乙二醇是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国内刚需原料,中国表观消费量全球第一,但超过六成都依赖进口。

  另外,全球乙二醇产品的主流是“油制乙二醇”。上述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油制乙二醇技术成熟,成本通过技术降低的空间已经不大,而油价近两年的上涨为国内凭借富煤优势推广“煤制乙二醇”技术创造了条件。

  世贸咨询网相关报告指出,国际上乙二醇的工业生产一般采用乙烯法,但由于石油价格震荡起伏居高不下,增加了生产乙二醇的原料成本,令我国乙烯法乙二醇的发展举步维艰。不过,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加快了非石油路线乙二醇技术的研发,“2016年开始,随着煤制乙二醇工艺的逐步改善,项目运行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中信证券研究认为,我国乙二醇在供应端产能缺口巨大,2017年缺口为800万吨,目前自给率仅40%,未来几年虽然有200万~300万吨的产能规划建设,但实际增量有限。

  试图借中国“富煤”带来的成本优势夺回市场的企业并不鲜见,比如华鲁恒升2016年起就开始加速建设5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8月份公告表示项目建设已经进入后期。

  近两年,从焦炭跨界的美锦能源,放弃48亿元合成氨联产尿素项目转向乙二醇项目的远兴能源也都是这一趋势的明证。

(责任编辑:王婉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