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从千年古都到“短剧之都”的跨界突围

2025-11-28 09: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倩)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西安:从千年古都到“短剧之都”的跨界突围

2025年11月28日 09: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初冬西安,寒意渐生。走进西安丰行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行文化”)在西安浐灞国际港的办公区,只见一群年轻人在忙着微短剧的剪辑和后期制作。

依托区内“一带一路”电商中心和陕西全省最大的原创网络小说平台——陕西数字出版基地,西安浐灞国际港引入丰行文化等多家微短剧头部企业,其中丰行文化代表作《无双》以3.5亿总充值开创并至今保持短剧行业最高票房纪录。

“我们2021年开始做竖屏短剧,2023年底我们开始做出海短剧,算是第一批去海外拍摄的团队。”丰行文化总制片人王佳博介绍。

《无双》海报。 由丰行文化供图

丰行文化是西安微短剧产业“异军突起”的一个缩影。

在今年“CMG首届中国微短剧盛典”上,西安凭借突出的产业规模和持续的内容创新优势,荣膺“年度微短剧上镜城市”称号。《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全国100部微短剧中有60部诞生于西安”。西安因此有了“短剧之都”的称号。

不止于浐灞国际港,微短剧在西安其他区县多点开花。

“卓渊影视成立于2016年4月,是⼀家深耕文娱产业的创新型企业。我们2022年6月开始承接短剧,拥有100余人的全职专业制作团队。截至2024年,卓渊影视的爆款率已位居全国前列,在竞争激烈的元旦档春节档五一档均有爆款剧目成绩。”西安卓渊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渊影视”)董事长刘异宏介绍。

卓渊影视爆款剧《公路逃杀》拍摄现场。 由卓渊影视供图

西安西咸新区十里沣河影视基地旺季时平均每天迎来12个剧组,见证着当地微短剧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西安微短剧的红火离不开当地的配套和服务。

“我们通过老旧厂区改造等方式,形成8处微短剧拍摄点位,风格类型包括城市景观、自然风景、人文地标等;在建的长安时间·星光照明数字摄影产业园项目,将构建微短剧‘孵化-制作-发行-变现’全产业链;携手阅文集团,打造‘一带一路’数字文化出海基地,助推微短剧‘走出去’。”西安浐灞国际港宣传文体局负责人介绍。

西安恒石资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旗下的产业园区负责人林健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园区已入驻微短剧企业包括西安卓渊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西安匣子广告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灵犀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西安墨门特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一批微短剧优秀拍摄及制作企业。”

“我们的产业配套完善,甲级写字楼、星级高端商务酒店、泰然阁园林餐厅、公寓等业态及其他商业配套,为入驻微短剧企业提供多元的拍摄场地,园区拟在商业二层后期打造一些特定氛围与风格的场景,为微短剧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林健介绍。

沣东新城新轴线影视基地拍摄现场。 由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截至目前,西咸新区已搭建起5个拍摄基地,聚集了50多家微短剧及相关配套企业,是陕西微短剧企业数量最多、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西咸新区宣传文旅局副局长杨彬彬说。

与此同时,微短剧破圈赋能、带动多业态发展的效应也愈发明显。

卓渊影视在微短剧中加入的和西安相关的大秦、大汉、大唐元素以及丰行文化在微短剧中加入的西安非遗文化相关元素,吸引广大观众对西安文旅产生浓厚兴趣。

在西咸国际文创小镇,入驻企业涵盖创作、投流、宣发等上下游环节,微短剧还成为带动XR等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西咸新区近年来累计创作1000余部微短剧,带动群演5000人次以上,包括交通、文旅等在内的微短剧经济圈逐渐兴起。

“微短剧传播与应用测评体系‘繁星指数’发现,超七成的用户通过剧作提升了对取景地的好感。微短剧是讲好各地故事,带动文旅、非遗、美食等的良好载体。”中国广电联合会微短剧委员会会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阚平表示。(中国经济网记者 鞠然)

(责任编辑:朱晓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