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潮起来”

2025-11-17 10: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倩)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西安: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潮起来”

2025年11月17日 10: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从秦始皇陵的XR沉浸式体验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国潮狂欢,从永兴坊通过三维建模复原唐长安城108坊的繁华景象到曲江新区文创产品的破圈传播……在数字技术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西安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创新实践,让沉睡千年的文化遗产“活起来”“潮起来”,更通过年轻化表达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

数字技术重构历史场景:从静态陈列到全景沉浸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门前,一场名为《兵马俑奇妙夜》的XR体验剧正在刷新游客认知。

通过西安可视可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项专利技术,观众佩戴智能设备即可进入微观视角的兵马俑遗址现场,亲身经历文物“复活”的震撼场景。“我们采用的全自由度骑乘平台与VR技术的结合,让游客在风感、嗅感、水感的多维刺激中,完成从观看到参与的体验升级。”西安可视可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王路对记者说道。

《兵马俑奇妙夜》XR体验剧宣传海报。 由西安可视可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与之相呼应的是《帝国密码——秦始皇陵》全真XR体验项目。项目用科技的温度链接历史的厚度,借助5K超高清视界、空间追踪和精妙的手势交互技术,观众仿佛化身考古探险家,亲历两千多年前秦朝王宫磅礴之景——亲手推开地宫大门,直面凛凛雄风的兵马俑军阵,而精妙的重重机关装置,也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帝国密码——秦始皇陵》XR眼镜内画面。 由陕文投供图

“《帝国密码——秦始皇陵》不仅集中展示了前沿数字科技在文化数字化领域的探索成果,更以科技赋能文明传承的实践案例,为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项目负责人介绍。

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了时空穿越体验,与此同时,数字孪生技术则再现了盛世风貌。

在永兴坊,“VR中国-密码系列·天玑”项目通过三维建模复原了唐长安城108坊的繁华景象。游客置身永兴坊的XR体验舱,可以看到朱雀大街的车水马龙。“戴上这个眼镜,我感觉就像回到了唐朝。”一位来自湖北的游客兴奋地描述观看感受。

从微观考古到宏观盛景,数字孪生、多维感知等技术打破时空壁垒,让文物可触、历史可感。这些实践不仅升级了消费者的文旅体验,更让千年文明在科技赋能中“活”起来、“潮”起来,为西安传统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写下生动注脚。

文创破圈激活文化基因:从文物复刻到创意再生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一款披着秦军盔甲、长着毛茸茸“反差萌爪”、圆脸自带“腮红特效”的“兵猫俑”,因造型“硬核”又可爱,很多游客争相购买,堪称现象级爆款。

“兵猫俑”

“作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创设计的创新之作,这款‘兵猫俑’系列挂件玩偶,巧妙地将秦代兵马俑的威严铠甲等标志性文化符号与猫咪灵动圆润的体态、憨态可掬的神情结合起来,形成‘严肃+可爱’的强烈反差,赋予文创产品鲜活的生命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化产业部设计师白墨介绍。

在文化IP数字化开发领域,西安持续创新内容和形态。西安博物院推出数字藏品(NFT),将馆藏文物转化为数字艺术品,首批上线即售罄。“唐潮”系列文创产品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成为爆款网红产品。这些文创产品有效推动了传统文化IP的现代传播与转化。

在西安文化产业格外兴旺的曲江新区,文创的发展则是另一番精彩景象。8月28日,在《中国好礼2025-2026年度推荐企业及产品名录入选名单》中,曲江新区的文创产品壹秦(EAST.QIN)古陶系列手办和壹秦(EAST.QIN)珍藏系列手办“榜上有名”,成为代表西安、走向全国的“文化好礼”。它们在秦兵马俑、唐明光铠等文化要素提炼之后,采用“超级IP、超级符号”的方式应运而生,造型精巧、栩栩如生。

壹秦(EAST.QIN)古陶手办。由曲江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外,西安博物院携手广州摩石文创旗下品牌“iiFan”发布联名彩妆礼盒系列,以“一妆一盘·文物溯源”的独创理念,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唐代妆容体系化复刻的博物馆文创产品。

从文物复刻到创意再生,通过科技赋能、跨界融合与年轻化表达,西安文创不仅让文物“活”起来,更让文化基因融入当代生活,成为城市文旅融合的亮眼名片。未来,随着AI、元宇宙等技术的深化应用,西安文创或将开启更广阔的“文化再生”图景。

产业融合催生新型消费:从单一参观到全链体验

在西安文化遗产“活起来”“潮起来”的同时,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正在重塑西安的文旅消费格局。

从浐灞奥体中心的国际赛事到临潼秦始皇陵的沉浸式XR体验,从西安经开区的微短剧产业集聚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国潮狂欢,这座千年古都正以“文化+科技+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消费场景从单一参观向全链条体验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6月,2025年世界泳联花样游泳世界杯总决赛在西安浐灞国际港圆满落幕。世界泳联花样游泳技术委员会主席丽莎·斯考特表示,“场馆设施、会务组织都很完美,无可挑剔,观众也表现出了对花样游泳的巨大热情,这些都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这场国际A级赛事不仅展现了运动员的卓越风采,更成为拉动区域消费的“超级引擎”。赛事期间,1.3万名观众到场观赛,其中外地观众占比超两成,直接带动票房收入100.12万元。经赛事评估机构测算,超七成外地观众将观赛与旅游相结合,赛前赛后游览市内景区,直接经济影响3164.81万元,拉动效应共计5269.17万元。

华清宫景区《长恨歌》实景演出照。由华清宫景区供图

夜幕降临,华清宫景区的《长恨歌》实景演出如约启幕。这场以白居易名篇为蓝本的舞剧,通过水下升降舞台、LED折叠彩幕等技术,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演绎得如梦如幻。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通过“影视IP+文化创意+全感官沉浸式体验”模式,让沉浸式体验被推向新高度,开业以来接待游客量突破700万人次,新消费场景也以辐射效应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汉服产业增收。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演出现场。由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供图

类似的案例在西安不胜枚举:诗经里小镇的“千灯会”夜游盛宴让客流量同比增长200%,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的“城墙下的音乐会”以音乐为媒激活夜间经济……这些演艺与消费的深度融合,不仅延续了城市文脉,更创造了年均超百亿元的文旅消费增量。西安这座千年古都,正以产业融合的澎湃动力,书写着新时代文旅消费的传奇篇章。(中国经济网记者 鞠然)

(责任编辑:朱晓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