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今天的年轻人,还喜欢读书吗?
前不久,我与同伴来到“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了直观感受:走出地铁站,无需问路,跟着人流便是书市的方向;摊位前熙熙攘攘,热闹程度胜过景区、商场;有人拉着小车,有人拖着箱子,“没有人能空手走出书市”;看到背着同款文创帆布包的读书人,忍不住会心一笑……
原来,爱读书的人这么多!因书而来、以书为友,与同伴交流,大家笑道,有种“吾道不孤”的感觉。谁说年轻人不爱读书?从一场书市“圈粉”,就可窥见年轻人的读书热情。
这种热情,有浓浓的书香氛围作为支撑,也呈现为新的阅读特点:如今,我们有更丰富的阅读资源,不再需要想方设法找书、借书,图书馆、书店、书展里的好书触手可及;我们有更多元的阅读方式,除了夜深人静读纸质书,还可以在通勤路上看电子书、听有声书;我们还有线上线下的“读书搭子”,既可以参加读书会,也可以“追更”读书博主,还可以在电子阅读平台上批注、评论,结交书友……阅读习惯或许在变化,不变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对读书的喜爱。
热情背后,也有一些小烦恼。书市上买的书,何时能读完?某社交平台上,“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小组汇集了许多成员,大家分享得书之乐,也调侃没时间、没耐心读书;大学图书馆里,同学们大多认真自习,但读“闲书”的时光不可多得。有调查显示,学习工作繁忙、难以抽空读书,注意力难集中、容易分心或中途放弃,电子设备挤占阅读时间,读书时难以进行深度思考等,是许多青年在阅读时面临的挑战。
数字化时代,社会节奏快,静下心来、耐着性子坐着读本书不容易。从外界环境来看,不妨进一步营造鼓励阅读的氛围,让更多青年看到读书的价值。最近,北京书市期间,“旧书新知·读书育人”活动在高校开展,为校园带来更多书香;开学季,有的学校向新生赠书,播下爱读书的种子;还有的大学评选图书馆“读者之星”、设立阅读类奖学金,通过评价激励机制引导同学多读书。有同伴,有风气,读书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培养读书习惯,更离不开自己的宁静心境。对爱书之人来说,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以抽时间读书为苦,惟自得其乐。不妨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给自己留一些慢下来、潜下来的时光,静心读书、静心思考,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
夜色初上,书市亮起灯光。公园门口的书店里,史铁生的句子映入眼帘:“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就像我们今天的阅读,既有热热闹闹的相聚,也有安安静静的沉浸。走出地坛,翻开一本书读起来,那些素洁的文字终将成为内心深处的力量。
(责任编辑:王婉莹)
钟睒睒寻找下一个“富矿”
61岁马云回归,阿里市值重返3万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