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雍 黎 通讯员 韩 璐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诊了一位11岁的男孩。他因发烧服用尼美舒利并肌肉注射柴胡退热剂后,全身90%的表皮剥脱、糜烂,被确诊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这一病例再次敲响了儿童用药安全警钟。
错误服药诱发免疫异常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副主任翟志芳介绍,TEN是一种罕见但凶险的重症药疹,死亡率高达14.8%—30%。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尹昌林告诉记者,TEN的典型症状具有阶段性进展特点:用药后1—3天先出现前驱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咽痛、结膜充血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随后1—3周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或疼痛,并迅速发展为多形性红斑,形成水疱、大疱,轻压皮肤即可导致表皮剥离,同时还可能伴随口腔、眼部、外阴等黏膜部位的糜烂;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全身症状,如高热、脱水、电解质紊乱,或将累及肝、肺、心脏、肾脏等内脏器官,若继发感染还可能引发脓毒血症(败血症)、多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儿童TEN的发病率虽低,但由于其皮肤屏障脆弱、免疫功能尚未成熟,一旦发病,病情进展更快,并发症风险更高。”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儿科主任助理沈蕾蕾说,临床数据显示,40%的TEN患儿会出现肝功能损伤,13.3%会发生消化道出血,眼部损伤发生率可达75%。
“临床上引发TEN的主要因素是药物,占发病原因的90%以上。尼美舒利就是常见的可能诱发儿童TEN的退热药,其代谢产物可能引起肝损伤,进而诱发儿童免疫异常反应。”尹昌林说,婴幼儿肝脏代谢能力较弱,易导致药物蓄积从而增加患病风险,因此我国已禁止12岁以下儿童使用尼美舒利口服制剂。
沈蕾蕾强调,家长不要自行购买成分不明的复方药,应仔细核对说明书中“儿童禁用”条款。儿童退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2月龄以上可用)和布洛芬(6月龄以上可用),但需在腋温大于等于38.2℃且伴不适时使用,且要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与复方感冒药联用导致重复用药。在就诊时,家长需主动告知医生孩子的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
用药不当或致多种疾病
错误用药不仅会引发TEN,还可能使儿童产生其他疾病。
沈蕾蕾说,根据《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以下这些退烧药会损害儿童健康。阿司匹林与赖氨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导致脑病和肝脏脂肪变性,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赖氨匹林。安乃近可致严重过敏反应、粒细胞缺乏症,我国已注销注射液品种,片剂禁用于18岁以下儿童。氨基比林、保泰松产生的不良反应多且严重,无儿童专用剂型,不推荐儿童使用。
“此外,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无明确儿童适应证时应禁用,或在医生严格指导下慎重使用。”尹昌林补充说,儿童用药还需警惕复方制剂感冒药,如含氨基比林、抗组胺药的复方药可能增加过敏风险,用药后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若出现红斑、水疱、黏膜糜烂等症状,要立即停药并就医。
尹昌林建议,儿童用药前可通过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筛查等方式进行评估,有助于更准确地选择安全的药物,避免错误用药给生病的孩子带来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