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的亚运会开幕式中的数字火炬手惊艳世人,吸睛力巨大。从钱塘江踏浪而来的数字火炬手,通过精准的步伐和娴熟高超的点火动作,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数字智能技术领域的突破和进步,也彰显了数字劳动的独特魅力和广阔前景,让人们在体验视觉盛宴的同时,不禁联想到AI/VR/MR等新兴信息技术创造者和“李子柒”“蜀中桃子姐”等平台从业者所从事的多样态数字劳动,及其在数字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利用数字技术来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描摹了一幅数字乡村建设的恢弘画卷。如何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和数字劳动的融合共生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以数字劳动效率的“髙效能”促进乡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随着新一轮数字信息技术和产业革命深度融合,人类劳动形态也从捕猎采集、农业耕作与大工业生产劳动向数字劳动转变发展。与依赖自然人力的“手工劳动”和使用机器工具的“工业劳动”不同,数字劳动兼具“数字化”与“劳动”的结合特征,是以数字化工具为中介的人类劳动新形态。
稻田里喷洒农药无人机的操纵、智能化大棚里依据大数据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调控、抖音直播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承,数字劳动正在通过智慧农业智能调控系统的运用、融汇农业资源和数字信息技术平台的创设、直播间里的科技普及和销售渠道拓展等使农业劳动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的转变,展现出跨越时空、过程虚拟、附加值髙等突出特点,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品质、打通线上线下融合贯通的销售渠道,成功解决“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等生产瓶颈问题,持续提升劳动生产率、增加乡村经济总量。
作为信息通信行业数字劳动的结晶,江苏农业信息化平台“苏农云”以“天”“地”“人”数据资源为基础,统筹谋划“六个1+N”的总体架构,搭建种植、畜牧、农田、农机等农业业务既独立又融通联动的信息板块,汇集乡村大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系统、空地资源的有机整合,以“一张图”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决策支撑。
而获得湖南省2022年度数字乡村建设第一名的邵阳市大祥区综合利用智慧灌溉系统、电商直播中心、微信小程序“智慧云”等打造数字田园综合体,做强智慧农业,在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区年度新增农业产值48.8亿元。
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老窝村,农研大赛成果“智多莓”搭建的数字化草莓生产体系,使其草莓产业整体经济效益提升显著,在草莓产量增加30%的前提下生产总成本下降约30%,有效促进当地农民增收与产业发展。
以数字劳动空间“全场域”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升级
与传统劳动必须在田间地头、工厂企业等物理空间进行相比,数字劳动是以数据、符码、信息、情感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劳动样态,借助以网络空间、媒介技术为构成要素的非物理空间,劳动走出“工厂”围墙而扩展至“生活世界”,在劳动空间选择上具有较高的弹性和灵活性。
这就使得乡村可以通过虚实融合途径,突破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和困境,更加自由灵活地进行产业改造和产业升级。同时,由于数字劳动的虚拟特征,且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可以融合发展,能有效打破产业壁垒、推动产业变革和农文旅等产业在乡村的协同发展。
“乡村电商平台”“抖音”等平台的搭建和使用是当前以数字劳动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平台呈现的产品销售和直播带货能直接联通起消费者和生产农户,既能根据用户需求提升农产品种植精准度,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促进农业现代化,也能推动乡村物流、仓储行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能展示怡然自乐的乡村日常生活、风清云秀的乡村田园风光、独特神秘的乡村特色文化,以流量带动和促进乡村文旅融合,丰富和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推进乡村旅游等服务业发展。
截止2023年9月底,抖音平台#我的乡村生活话题播放量7804.4亿次,#乡村守护人#话题播放量4553.1亿次,#新农人计划2023#话题播放量3175.8亿次,为乡村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数据流量。
《中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农村电商产业已经成为乡村数字经济的突破口和领头羊,预计到2025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有望超8000亿元;农村网络零售额将达3.5万亿元;全国数字农文旅产业规模有望达到3500亿元。
以数字劳动主体的“包容性”激发农民创造活力
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工具、以数据资源作为劳动资料的数字劳动,智能化、便捷性较手工劳动与工业劳动大大提高,能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部分较为复杂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就使其在具有新颖劳动形式、丰富劳动内容的同时,对普通劳动者体力和技能的要求降低、包容性增强。
一方面,数字劳动能使过去难以进入产业链条的劳动者得以突破年龄、身体条件、职业、受教育水平、技能水平等条件限制,在5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帮助下,以数字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自身价值。如因意外失去双臂、双腿的90后农村小伙孙亚辉在找工作四处碰壁后,于2020年开始接触直播,在名为“做个有用的人”的带货直播间中,他用残臂滑动鼠标,用嘴含着筷子敲打键盘,拒绝所有打赏,坚持用自己的劳动赚钱并养活全家,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也让更多同样没有劳动能力的弱势农民群体找到了新的就业渠道和劳动岗位。《2023年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中显示,包括平台电商、生活配送、生活服务、平台微商、平台直播、共享出行司机等工种的新型灵活就业群体规模约占目前总体就业人员规模的五分之一。
另一方面,数字劳动因其时尚性和丰富性激发主体活力,吸引“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让更多想干事创业的人选择走进农村、变身“新农人”,把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转变,为乡村建设带来不竭动力。如抖音平台网红“麦小登”,本为95后女大学生王晓楠,利用所学新闻专业拍摄短视频,叙写田间地头的崭新田园生活,不仅展现了新农人穿着得体、励志乐观新形象、传播了农村干净精致、绿水农田环绕的自然新景观,也唤醒了网络受众的深度共情与情感在场,在抖音平台收获1050.4万粉丝,受到央视主流媒体青睐,进而从幕后走向幕前,利用流量进行直播带货、成立文化公司培训更多人才,实现了立体呈现乡村、多维展示农业农民、通过流量助农扶农的人生价值。李子柒、华农兄弟、川香秋月等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也通过数字劳动获得发展新机遇,以优质网络内容生产吸引粉丝,成功打造了地域文化IP,创造了数字品牌,走上了流量变现赛道,直接或间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数字劳动促进乡村振兴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未来需不断推进数字“新基建”、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加强数字智能技术和平台规范管理,注意规避“数字佃农”“数字鸿沟”等不利情形,持续优化劳动分配、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劳动意义感等,以更大程度发挥数字劳动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莉;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