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四天的第三届中非贸易博览会7月2日落下帷幕,包括签约120个项目总金额达103亿美元在内的各项成果创下历届之最。期间,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非洲国家卫生与植物卫生(SPS)合作论坛在长沙召开,并首次发布“中国-非洲贸易指数” ,引发广泛关注。
该指数报告显示,以2000年为基期值100点,2022年达到990.55点,呈现快速向好发展趋势,不断攀上新的高度。同期,中国对非洲进出口值由不足1000亿元攀升至1.88万亿元人民币,中国连续14年稳居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中国-非洲贸易指数”全方位展示中国-非洲贸易发展成就,将历久弥坚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鲜明熔铸在持续上扬的经贸曲线之中。
首次实现进口!肯尼亚深海鳀鱼 “游”向中国百姓餐桌
更多中非贸易伙伴在这一曲线中表现突出。据悉,今年6月23日,肯尼亚鳀鱼对华出口首发仪式在肯尼亚夸莱郡希莫尼镇举行。首批空运往中国的27箱干制鳀鱼亮相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受到参观者的青睐。
(受访方供图)
肯尼亚矿业、蓝色经济和海洋事务部部长萨利姆?姆武里亚在首发仪式上说:“今天是一个历史性时刻。长期以来,肯尼亚和中国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在不同经济领域和发展项目上合作良好,未来蓝色经济将为肯中合作开辟新领域。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公参张益俊在贺信中说,肯尼亚鳀鱼出口中国,是两国自签订关于肯尼亚输华野生水产品的检验检疫和兽医卫生要求议定书以来,肯野生水产品输华方面取得的最新突破。这将增加当地渔民收入,促进肯尼亚蓝色经济发展。
长沙海关进出口食品安全处处长黄才新介绍,肯尼亚鳀鱼干是长沙海关在海关总署指导下,参与推动准入的又一个非洲产品,有利于湖南打造非洲非资源型产品集散加工贸易中心,也有利于促进更多的非洲优质食品农产品进口,丰富国内消费者选择,促进中非贸易发展。
进口商湖南劲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食品研究院院长刘特元告诉记者,此次得以成功进口,长沙海关给予很大帮助。此次“深海小鳀鱼东游”是中国与肯尼亚渔业贸易合作的重要进展。
刘特元介绍,肯尼亚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尤其蒙巴萨近海区域鳀鱼等小鱼品种富集、质量优良,且捕捞、生产成本优势明显。公司2018年在肯尼亚投资建厂,依托肯尼亚良好的海域环境和丰富的鳀鱼资源,公司组织当地渔民捕捞并集中采购,初加工成小鱼干出口到中国。该公司今年预计将实现肯尼亚对华出口小鱼干1700多吨,带动当地500多人就业。
据介绍,肯尼亚项目备受当地政府关注。2019年,肯尼亚时任总统亲临该项目考察,并修建了配套公路设施。2021年,该项目从当地多家鱼制品加工厂中脱颖而出,成为肯尼亚渔业部质检员国家培训基地,成为产业链建设的推动者。2022年,我国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口肯尼亚野生水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这为肯尼亚野生水产品输华打通了关键一环。
“后续将进一步拓展坦桑尼亚、索马里等国货源,不仅向国内供应优质的食品原料,还可推动肯尼亚等国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湖南劲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林锐新表示。
同比增长54.5%!中国制造对非洲进出口增长迅猛
“这次博览会,我们带来的产品在性能、质量、技术等多个方面都实地考察到了非洲的施工环境,能够更好地发挥产品作用,助力非洲发展。”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深入推进国际化、本地化发展战略,特别是紧抓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出海平台机遇,中联重科已经成为非洲最主要的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出口厂商之一,在非设备已突破10000台。
据长沙海关统计,2023年1-5月,湖南省对非洲进出口270.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54.5%。其中,出口212.2亿元,增长91.1%;长沙海关分析,2023年1-5月湖南对非洲贸易主要特点是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近9成,市场采购出口增长迅猛。
据介绍,第三届中-非博览会期间,包括中车时代电气、中车时代电动、株洲易通达、陶润、高强电瓷电器在内的16家株洲企业参展,涵盖轨道交通、陶瓷、服饰、硬质合金、食品、二手车出口等众多行业。
“参展效果比我们预期的要好,没想到有这么多非洲客户对株洲服饰表现出浓厚兴趣。”湖南天泽华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天昀兴奋地说,公司是服装市场运营企业——湖南天泽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一开始他们抱着了解非洲市场的心态参与展出,如果合适再带领服装市场中的商户开拓当地市场,结果展会第一天就接到好几个非洲客户的咨询,“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等展会结束后立即对接。”
“绿色通道”更畅通!非洲农食产品输华更加便利
“姜粉、小米、木薯粉、葡萄酒、咖啡……看看我们带来的好东西。”6月30日上午,马里共和国的一名参展商还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排队入场时,已开始现场叫卖。来自卢旺达的参展商达莎女士表示,此行收获很大,与20多个不同的中国商人互加了微信,他们是未来的潜在客户,“我们每个月把大约4个集装箱的茶和咖啡通过海运输往中国,目前数量还在增加中。” 达莎说。
记者获悉,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日益密切。据统计,中非农食产品进出口额从2012年的333.2亿元增至2022年的586亿元、年均增长5.8%。今年前5个月进出口额266.3亿元、增长20.4%。非洲的水产品、蜂蜜、芝麻、花生、烟草、羊毛、棉花、大豆、咖啡、水果等优质特色产品已实现稳定对华出口。
中非贸易伙伴生意兴隆得益于各种政策的护航。据悉,在2021年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宣布为非洲农产品输华建立“绿色通道”。为此,中国海关总署积极落实,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准入便利举措,支持更多非洲优质特色农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第三届中非贸易博览会期间,海关总署发布了《中国—非洲国家卫生与植物卫生(SPS)合作论坛联合声明》、启动中国—非洲国家SPS合作信息网站、提出建立中国—非洲国家SPS联络机制……一系列畅通非洲农食产品输华政策举措全新上线。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还分别与马达加斯加和津巴布韦代表签署了农食产品准入协议。王令浚表示,中国海关将进一步与非洲国家相关部门深化检验检疫合作,优化非洲农食产品输华准入评估程序,加快准入进程,扩大输华农食产品种类,合力推动中非贸易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非互利共赢,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此外,与会代表还在论坛上提出加强各国检验检疫标准与规则对接,并对中国及非洲国家在携手推动跨境贸易安全和便利化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肯定,对非洲国家优质农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据介绍,未来中国海关将与非洲国家相关部门一道,围绕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农食产品贸易规模、畅通进出口准入流程、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等拓展合作,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支持进出口发展措施,畅通国际供应链,以中非经贸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球经贸的复苏和发展。 (记者 苏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