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 青
“我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在广州工作了8年,2014年选择回到家乡梅州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在广东省两会上,人大代表张雪莲结合自身经历,建议政府在流转土地、融资贴息、税收减免等方面出台更多利好政策,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如今,农业早已脱离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而具备了相当的含金量。只要去乡村走一走,机械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火如荼,无一不是对人才资源的呼唤。去超市里看一看,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类优质农产品“不愁卖”,也表明了乡村市场大有可为。会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善研究的“土专家”……各种各样的人才,正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但与乡村对人才的需求形成对比的是,不少地方正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年轻后辈都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妇女还在种地,他们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停留在“土里刨食”的初级阶段;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青黄不接”,农作物、农产品得不到改良,生产效益低、质量差;有的不具备产业化意识,不懂经营和推广,导致“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卖不出去。凡此种种,都凸显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如何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关键是让人们找到职业的内生动力,让更多人看到农业是个有奔头的职业。在这里,人大代表的提议很有针对性。一方面,要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民宿、农村电商等产业项目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吸引一批有“胆识”的人才返乡,带动大家解放思想、创新创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补足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等软硬件“短板”,为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提供底气和保障。
此外,多名代表委员提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也是切中肯綮之举。从名称上看,职业农民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职业。“身份”到“职业”的转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背后是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各地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涉农人才培养力度,吸引更多人报读农业;利用好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加强实用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借助电商等第三方力量,培训和带动更多人才进行低门槛创业。
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人才是重要支撑。只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人才返乡之路才会更加宽广。近年来广东城镇化持续加速,具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来实现城乡互补、工农互促的充分条件。释放农村要素市场的强大动力,不仅需要精准的政策良方,更离不开广大返乡就业创业者的支持,只有敢闯敢干,才有更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佟明彪)